2009年3月20日下午,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哲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徐飞教授作客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史论坛”,作了一场题为《从神秘东方到现代中国----关于中国科技现代化的观察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安军副所长主持。科哲中心全体师生及其它院系一些师生聆听了本场精彩报告。
徐教授以一张由美国国家宇航局拍摄的名为《人类文明现状一览》的夜晚地球亮度图作为引子,在这张图上可清晰的看到美国的夜晚是最亮的,其次是欧洲、日本,我国的珠三角洲地区也较为亮。印度的亮度与均匀度与我国相同。由这张图可看到西方国家的发达程度,也清楚的看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随后徐教授又以开场白的不同表述对比出中西方的思维观念不同。中国式的开场白一般是谦虚的,而西方的开场白是自信的。由此,许教授巧妙地牵引出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
徐教授追溯历史的源头讲到:我国古代虽然不够现代化,但一定程度上能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田园风光。而且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科技文明。首先在农学方面,24节气的发现,从西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几千年。这也说明中国人有“重点思维”的习惯,善于将复杂的自然现象总结凝练成简单的口诀,然后用来指导农耕生产。然而在这种农业文明的影响下也养成了我们的民族缺乏创新思维,而且由于农业劳作对劳动力的需要导致了简单的人口崇拜。其次在医学方面,《黄帝内经》(战国时期)至今仍然是中医学的必读教材。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涉及人体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等学科,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并提出“治未病”的哲学思想。中医学中蕴含着“整体观、系统观”的思想,中国人也是整体论的世界观。西医则不同,一进医院大门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个悖论:挂号时先问患者挂什么科,意味着患者自己要先对病情有个初步判断。第三天学方面,干支纪年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公元前14世纪)整齐地刻画出记录表。古代中国对天象的记录是连续、准确、完备的。从《史记》开始,天象记录几千年不间断。而且《史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本书写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并且在距今100多年前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录与《史记》几乎没有出入。这在西方是史无前例的。还有,距今4000多年的日食在《尚书·夏书》中有完整记录,查遍了古希腊、古罗马乃至古巴比伦的典籍都没有相关记录。第四算学方面,《周髀算经》(公元前1世纪)中一竿识天理,勾股定理加形似三角形就可推算天有多高,地有多远。还有春秋时期的99乘法口诀表,运筹帷幄,圆周率,12平均律,用算盘开2的24次方能精确到小数点后25位等。这一系列精典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与西方的思维模式不同,西方是把物质世界极度抽象后作一个简单模型。总结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特点有:实用性、相关性、整体性。中国人习惯总结归纳,而西方人则习惯逻辑演绎。
在运用大量图片例证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中国古代农学、医学、天学和算学的知识与西方的理念、方法进行比较后,徐教授向大家阐释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与西方科技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和交融,并就急速现代化弊端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阐明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展望未来的发展道路。徐教授指出,中国目前急着走向工业文明的躁动与西方在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宽容、坦然是二者最大的差异。中国需要改变传统思维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最后,徐飞教授以一段日本本田汽车的广告作为结尾,该广告表现的是将汽车的每一个零件做成多米诺骨牌,环环相扣,直至发动整部汽车,整个过程设计精妙,丝毫无差。这段广告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深思。
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徐飞教授谈古论今,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具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全体师生受益匪浅。随后,魏屹东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出席论坛的师生就历史悠久的国度背上沉重的包袱、科技发展利弊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