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工作动态

郭贵春教授主编的《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出版

时间:2014-06-03

        由我中心郭贵春教授与刘闯教授合作主编的Sciencetific Explan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ce (《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一书由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于2014年5月出版。该书是2012年9月由中心主办的“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国际学术会议(SEMS 2012)的会议论文摘选收录而成。会议当时汇集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芬兰、墨西哥、韩国以及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21名国际学者,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以及山西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共聚一堂,从一般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数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多个角度详细探讨了当代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本书是通过对收录会议论文的精心筛选和整理,最终编撰完成。

          该书立足于21世纪科学哲学所展现出的多元维度与纵深向度特点,探讨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在这些新的特征影响之下取得的最新成果。该书汇集了当今国内外众多一流科学哲学家们的稿件,围绕科学解释以及方法论问题从各个不同视角展开研究,恰好体现了当今科学哲学研究日益多元化与研究主题不断走向深入的趋向。从内容上划分,书中主题大致可以划分为科学解释的元理论问题、具体科学哲学中的解释问题、科学方法论问题以及科学认识论问题。
        科学解释的元理论问题中,既有围绕科学哲学纲领性议题文章,如郭贵春教授撰写的“科学解释的语境论基础”;也有探讨理想化理论与操作主义的文章,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伊尔卡•尼尼鲁托( Ilkka Niniluoto) 教授撰写的“法则的似真性”;还有关注科学解释与理解问题的探讨,如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塞尔吉奥•马丁内兹( Sergio Maetinez) 教授的“异构表征的整体性理解”,美国纽约大学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Michael Strevens) 教授的“贝耶斯主义与确定性”。
         而在科学解释与具体科学哲学问题中,主题就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如数学哲学方面有中心刘杰副教授的“数学的语境论阐释”;物理学哲学方面有美国圣母大学凯瑟琳•布雷丁( Katherine Brading) 教授的“解释、狭义相对论与现代主义”, 德国波恩大学安德里亚斯•巴特斯( Andreas Bartels) 教授等撰写的“经典宇宙学中的时间向度”;社会科学哲学方面有中心殷杰教授等撰写的“社会科学与贝耶斯概率解释模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徐竹博士的“机制与生成性事件”。
        科学方法论方面,关于科学模型的文章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刘闯教授的“模型、虚构与虚构模型”;关于思想实验与科学推理方面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詹姆斯•布朗( James Brown) 教授的“火之缪斯”, 华中科技大学万小龙教授等撰写的“非真值函数与真值函数的等价性与变换”,复旦大学黄翔副教授的“科学发现的一种自下而上理论”; 简单性与似然性问题方面则有香港岭南大学张寄冀副教授等人撰写的“选择单元与原因性马尔科夫条件”。
         科学认识论方面,有研究比较无知学的,美国圣母大学詹妮特•科兰尼( Janet Kourany) 的“新的无知”;研究范弗拉森解释学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凯斯林•奥克鲁立克( Kathleen Okruhlik) 教授的“科学、性与图景:范•弗拉森对于透视性表征应用的思考”;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台湾阳明大学郑凯元教授的“SSK或ESW?——布鲁尔-林奇争论再议”。
         这些收录文章从多角度、多方向构筑了当下科学哲学研究的最前沿议题,代表了未来科学哲学研究的走向,对于国内的科学哲学研究具有引导性。特别是其中体现的中外学者围绕科学解释与科学方法论主题,共同参与探讨、协同研究的方式,在我国讲求协同创新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模式,从而推动国内科学哲学研究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