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教育部基地管理办法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
时间:2005-01-06
尊敬的教育部专家、领导: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自2000年9月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建设。三年来,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指导下,在全国各地专家、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教育厅的全面支持下,经过重点研究基地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建设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皆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反响也越来越好。学校为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研究机构,使其成为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品牌学科,带动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面繁荣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下面我就学校在支持和扶植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简要汇报:
一、成立校基地建设领导组,理顺机构管理体制
2000年9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后,为了保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学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为组长的重点研究基地领导组。领导组由社科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外事处、计财处、资产处、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与社科处合署办公,社科处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协调工作。社科处还有一名副处长直接参与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与组织工作,同时确定一名管理人员负责重点研究基地的科研管理。
校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领导组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按照教育部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检查重点研究基地学术研究计划的进展状况,核实研究生院、人事处、外事处、财务处、资产处、设备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部门支持基地建设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在积极支持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上,我们可以说是全校一盘棋,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都在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服务,确保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以重点研究基地为示范,积极推进学校学科建设
学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的重点研究基地,它具有全国同类学科的惟一性,同时也是山西省内惟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因此,在学校制定的《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十五’规划》和《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创新计划》中,都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始终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放在学校学科发展、科研和教学的龙头位置上进行重点建设,保证了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的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制的改革。2001年学校出台了《山西大学科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以基地为示范,对全校人文社科类科研机构进行了资源全面整合,撤并了一些无特色、无队伍、无成果的研究机构,初步建立了设置合理、运转灵活的新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体制创新。为配合教育厅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学校也正式启动了校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第一批计划建设4-6个校级基地,把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先进管理办法、科研创新体制推广开来,并落实到实处。
三、全面落实主任负责制、推进基地运行机制创新
在2000年1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之时,学校就将中心确定为学校直属的、与院系平行的、实体性研究机构,设30个专职科研编制,5个专职的办公、资料人员编制。2000年9月中心获准建设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后,全面落实基地主任负责制,由学校校长聘任了基地主任,签订了责任、权力、利益明确的定期聘任合同。
学校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切实落实基地主任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基地主任负责全面实施教育部确定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标准,享有独立的人事和财务处置权,可以自主聘任基地副主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批准经费使用,可以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利益分配,包括职称评定、出国人员选择、学术休假、奖励分配等。在科研管理上严格执行“带课题进基地,完成课题出基地”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中心的人员结构。通过三年多的建设,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已形成了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良性动态运行机制,保证了中心以改革求活力、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建设指导思想的贯彻。
四、保证基地招生的独立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现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为充分发挥基地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学校给基地充分的校内自主招生权,在招生名额上给以倾斜,保证基地每年博士生的招生指标有20%的增长,重点研究基地博士生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三年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年均增幅66%。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在学校基本上是根据基地的需要和招生能力足额招生。目前基地的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分别达到33人和63人,已初步建设成为全国相同领域从博士后、博士到硕士、在职研究生的专门人才库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五、重点支持基地的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库建设
为保证基地在科学研究上的先进性,学校对基地的学术交流工作十分重视。在每年省教育厅、发改委给学校出国留学的指标中专门划出1-2个指标给基地,在校际交流上也优先安排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三年中基地共有8人出国半年以上。同时积极支持基地国内外学者到基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在专家楼为基地配备了适于生活和工作的5套专家公寓,为外聘专兼职专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三年里先后有英国、俄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来基地进行学术交流。
在学术交流上,学校也十分重视组织和帮助基地举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学校除每年给基地5万元的会议补贴外,只要基地在太原举办学术会议,学校都会委派校办和社科处人员协助会务服务,并保证会议用车。
资料信息建设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按教育部的要求每年足额为基地配套1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证基地中外文图书资料的购买。同时学校要求校图书馆在每年的重点学科建设图书经费中,也要优先保证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图书的购置。学校还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基地建设网站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对基地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长期为基地网站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基地的网络建设和良好地运行。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学校每年都投入8万元专款,保证刊物的办刊质量。
六、保证学校配套经费到位,确保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为尽快把科学技术哲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每年为重点研究基地配套建设和科研资金35万元。对重点研究基地的科研项目经费及配套经费实行单独设帐、专款专用、不提任何管理费,学校财务部门尽最大可能为基地经费的使用提供便利条件。
在基地用房方面,为改善基地的办公硬件条件,把基地原办公地从科技楼一层搬至新落成的文科楼7、8两层,办公用房达到366M2,资料室面积218M2,外聘专兼职研究人员生活用房5套。重点研究基地设有专门的专家室、会议室、报告厅、资料室用房和办公用房。学校为基地创造的硬件条件是全校目前最好的。
为了有利研究人员的身心健康和重点研究基地的长远发展,学校从制度上和物质上保证了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学术休假制度的实施。除了享受国家法定的休假日之外,专职研究人员每年有1个月的带薪休假,兼职研究人员每三年有1个月的带薪休假。此外,对科研上做出突出贡献者,可延长学术休假期限和享受国外学术休假,其费用由学校和重点研究基地共同承担。
总之,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中,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在达到教育部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加大对基地的投入,为基地建设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同时,学校加强重点研究基地自身的组织和制度建设,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将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
最后,借此机会,向教育部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我校科学技术哲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