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论文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

我中心高山教授在Synthese上发表学术论文

时间:2019-12-12

科学技术哲学中心高山教授在国际知名哲学期刊 Synthese (2019年196卷)上发表学术论文“The measurement problem revisited”。 Synthese 杂志创刊于1936年,是被SCI、SSCI、A&HCI共同收录的哲学类期刊,其综合排名在所有国际哲学期刊中位列前15名。

高山教授的论文主要关注的是量子力学解释所隐含的心理-物理连接问题。众所周知,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确定性的经验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代表测量结果的物理状态同样也必须是物理状态,同时观察者的精神状态的是随附其上的。这就需要人们系统分析在针对测量问题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中,心理-物理连接是以何种形式实现的。在该文中,高山教授提出了一种关于测量问题的、更加重视心理-物理连接的新表述。通过这种新表述,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测量问题的三种主要解决方案,即埃弗雷特理论、玻姆理论和坍缩理论,对应于三种不同形式的心理-物理连接。接着,他对前两种连接形式进行了分析,指出埃弗雷特理论和玻姆理论所依赖的心理-物理连接形式存在潜在问题,埃弗雷特理论要求波函数在测量后要对应多个不同的心理状态,这是与心理-物理随附性理论相悖的;玻姆理论所要求的心理-物理连接形式则会导致信号超光速传输的问题。最后,高山教授重点分析了坍缩理论的解决方案,讨论了“观察者的精神状态是如何随附于其波函数之上的”这个问题,他指出,测量者在测量后仍是处于叠加态的,但其心理内容的清晰度是与各个态分支的振幅的模方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假设心理内容的清晰度具有一个阈值,低于该阈值则测量者就不会感受到这种心理内容,这也就解释了量子测量结果的确定性。他认为未来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表明坍缩理论仍是解决测量问题的正确方向。

附:高山教授简介

高山,男,1971年生,辽宁辽阳人,201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获博士学位,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兼任在线国际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ntum Foundations ”主编,研究领域为物理学哲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基础的哲学研究,也涉及心灵哲学和一般科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已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英文专著4部,在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等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11篇。

论文链接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229-017-1476-y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