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徐英瑾、钟磊、任会明教授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4-09-30

        2014年9月21日晚,复旦大学的徐英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钟磊教授及山东大学的任会明教授在山西大学文科楼六层科学技术哲学中心报告厅做了围绕认知哲学会议展开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我中心杨维恒老师主持,中心师生共同参与。
        复旦大学徐英瑾教授做了题为“依据大规模模块论而被组织的心智架构如何体现语境灵活性”的报告。在报告中,徐英瑾教授主要介绍了卡鲁瑟斯的理论:卡鲁瑟斯意识到用大规模模块在传统框架里解释心智架构是有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语境灵活性问题,在他的《心智的架构》一书中,他探讨了如何让执行固定程序的固定的模块在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语境中表现出灵活性这一问题;同时,徐教授还介绍了福多的心智模块论与卡鲁瑟斯的大规模模块论的关系。在报告中,徐教授运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大家对大规模模块论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香港中文大学的钟磊教授在报告中主要分享了他对科学和哲学之间关系的看法。大致来说,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历来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立场,一种认为哲学就是独立于经验的、独立于科学的研究,另一种则认为任何哲学问题归根到底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可以还原为科学的一部分。钟磊教授认为这两种立场都是有问题的,最不差的立场应是,相信有先天综合知识。科学研究是依赖于经验的,但仍然需要先验的东西,存在许多经验和先验的合作,这样看来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他认为,对于做哲学研究的人来说,要多了解科学的问题,同时不能妄自菲薄。
        山东大学的任会明教授则关于反物理主义的知识论证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知识论证来源于关于玛丽的思想实验,任教授把对知识论证的批评总结为四种类型,一种是玛丽获得了新知识,但这种知识不是额外的非物理性的知识,因此不构成对物理主义的挑战;第二种是认为玛丽获得的是一种亲知知识,而有了亲知的知识不代表获得了额外的物理事实;第三种是认为玛丽获得的是一种“能力”;第四种即表征主义的回应,认为玛丽没有学到新知识。任教授的观点则是经验的现象特征我们是意识不到的,玛丽学到的是一种能力,的确是亲知到了一些东西,但不是所谓“现象红”的经验的感受质,而是意识到了红本身,是那个对象的红,不是经验的红色现象特征。
        三位教授的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与三位教授针对他们的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许多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三位教授也一一做出解答和回应。最后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