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文科楼六层报告厅举办了2012年第15期“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本期论坛邀请到了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肖玲教授,报告题目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全体学生及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乔瑞金教授主持。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深刻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背景对做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同样有着重要作用。
报告会中,肖玲教授从发展观与自然观、经济观、社会观的关系角度,进行了“人-自然-社会”多重关系的研究和讨论,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哲学内涵、发展观与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观与经济观、中国的现状与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观与社会观以及“人-自然-社会”三大关系的和谐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从哲学上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社会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也不等于GDP增长,科学发展需要人文关怀,经济发展需要生态和谐,科学发展观、生态自然观和谐社会观一脉相承,相辅相成。
肖玲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经过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有了较大改变,民主参政议政意识增强;同时国家也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也暴露出诸如物价不稳、电荒、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政府在自然观、经济观、社会观等方面的重要转变,从追求GDP高速增长到尊重自然规律、解决自然危机,再到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人性危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互相制约,我们要重视自然、保护自然。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
报告会尾声,同学们就发展观和社会观的关系、发展观的科学促进力等方面与肖玲教授进行了交流,殷杰教授、乔瑞金教授就现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同肖玲教授进行了讨论。报告会在全体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