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2012年第12期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六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了苏州大学哲学系李继堂副教授,作了题为“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的学术报告,中心研究生和部分教师出席并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中心程瑞副教授主持。
李继堂,四川西昌人, 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4年武汉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2008年入山西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为郭贵春教授,研究课题为“规范理论语境中的科学实在论”。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作访问学者,2008年6月至2008年7月在美国加尔文学院哲学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科学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过的代表性论文有:“从康德的科学哲学到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从形而上学到物理学”、“当代规范理论语境中的科学实在论”、“量子力学基础的语境分析”、“作为几何和物理相互作用典范的广义相对论”等;译著:《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合译)。专著:《规范场论的哲学探究》(合著)等。
李老师首先介绍了美国科学哲学家希利(Richard Healey)编著的《规范实在--当代规范理论的概念基础》一书的核心内容,阐释了“经典电磁场理论”、“质的固有属性”、“分离性”等经典规范理论。
其次,李老师阐述了三种关于规范势属性的观点,它们是无规范势属性观、局域规范势属性观以及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而希利坚持的经典电磁理论的和乐解释是指一个区域中非-局域电磁势属性,是由在该区域中所有闭曲线的和乐exp(-i∮cAμdxμ)表示的。
第三,李老师分别讲解了刘易斯和默德林的休谟式随附性的产生和发展演变。休谟式随附性是刘易斯(David Lewis)受休谟对必然性联系否定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种形而上学理论。莫德林(Tim Maudlin)进一步把休谟式随附性归纳为分离性和物理状态主义两个论断。
第四,通过上面的论述,李老师阐述了和乐解释对休谟式随附性的意义。希利认为笛卡尔对牛顿力的批判跟广延的接触作用那种过时的形而上学紧密相关,直到牛顿理论的成功才使笛卡尔的批判变得不相关,并导致形而上学和科学的进步,或者准确地说是自然哲学的进步,但是也遗留下了引力如何可能超距作用的问题。
最后,李老师总结分析并比较了这几种观点。在规范理论的解释中,经典电磁理论引入的规范势,在无规范势属性观看来不过是些数学剩余结构;A-B效应的解释自然地提出局域化规范势属性观,认为是规范势而非电磁场表示了时空点上的质的固有属性,但是无法搞清这些固有属性的赋值情况;非-局域性规范势属性观则认为规范势不能表示时空点上质的固有属性,这样的固有属性即便能够被电磁场表示也只能赋值在时空区域上。经典的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的和乐解释则认为和乐表示了圈上所有的点构成的时空区域上质的固有属性,因为和乐不仅是规范不变量而且还可以推出规范势,所以和乐解释比前面三种规范理论解释更好,和乐解释的成功明显打破了休谟随附性那样的旧的形而上学理论,甚至比莫德林对纤维丛上联络这种不同时空点上的纯粹固有属性的分析更合理些,而且很容易提出新的整体主义形而上学观点,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也就是说物理学的进步导致形而上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