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读出‘建筑意’——近代欧洲与中国士绅眼中的古代建筑”学术报告

时间:2012-03-11

 3月9日下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2012年第2期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姚雅欣副教授作了题为“读出‘建筑意’——近代欧洲与中国士绅眼中的古代建筑”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科学技术哲学中心安军副教授主持。
  报告从东西方不同建筑文化视角出发,比较了东西方文明对建筑美学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后世建筑风格的不同影响,并提出近代以来中国建筑风格逐步抛离民族历史文化,成为屈从于当下效用工具的现象的反思。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古代西方即古罗马的建筑思想;第二部分讲了古代中国建筑思想的流变及其文化蕴涵;第三部分介绍了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古代建筑遗址与自然被重新发现,并且融入到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表现;第四部分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学者们对于在救亡民族文化、重拾传统方面的努力。
  古罗马时期,建筑被称为“诸艺之首”,有建筑学鼻祖之称的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曾提到建筑的基本要求为“坚固、实用、美观”,而“美观”又包含“秩序、布置、整齐、均衡、得体、经营”六个范畴,重视建筑的艺术价值是欧洲建筑思想的特点所在。
  第二部分讲了中国的建筑思想。姚老师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重视建筑物实用性和坚固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考虑建筑物对体现主体社会等级的功用。汉高祖刘邦曾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将威权等级建树于建筑美学之上。此外,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十分重视建筑的“法式”要求,有一套完整、独立的建筑规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讲到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古代艺术重新成为人们的兴趣所在,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传统考古学、艺术史学奠基人约翰•温克尔曼同其他众多学者一道,对大量的出土文物进行了收集、整理、分类和研究,有意识地放弃了繁缛华丽、过度炫耀的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将古希腊静穆、简单的建筑风格视为完美的典范,并由此而产生了崇尚历史文化与自然的艺术风格,通过模仿古代艺术文化,获得心灵的解放,释放人性的光辉,这些价值取向可从众多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得以体现。
  第四部分,讲了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家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宝贵之处,意识到中国营造学研究的紧迫性,并承担起发扬绝学、光大传统的重任,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努力。报告的最后提出了对建筑作为民族文化历史的载体,而今却成为屈从于当下效用工具现象的反思。
  整场报告内容新颖、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发人深省,以全新的视角对前来聆听报告的师生予以启迪,丰富了学生们的认识领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们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