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English 山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首页» 学术讲堂
“‘是’与‘真’--两种哲学研究的方式”学术报告会
2011-09-23
  2011年9月21日下午,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2011年第13期在文科楼六层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王路教授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是”与“真”——两种哲学研究的方式。报告会由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殷杰教授主持。
  王路教授围绕哲学研究的两种方式,从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他认为,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是“是”(being),是由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的;基于它形成了形而上学研究,之后海德格尔延续了这一传统。而现代哲学的核心概念则是“真”(truth),由弗雷格提出;基于它形成了语言哲学研究,后世围绕着“真”这一概念,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真之理论(theory of truth)。
  提出这种哲学现象之后,王路教授又对这一哲学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依然是从传统和现代两条路径来说明。首先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他认为逻辑的核心概念与形而上学的核心思想乃是相通的:本质、定义、属、偶性;这四种谓词也表达为十种范畴:本质、质、量、关系……。王老师适时引用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原话来进一步阐明,如“有一门科学,它研究“是”本身(being as being)和它由于其自身本性而具有的属性。”“这个早就提出并且仍在提出而且总是要提出的问题、这个总是充满疑问的问题,即‘是乃是什么?’,恰恰是这样一个问题:实体是什么?”等等。其次从弗雷格逻辑与语言哲学的关系来窥看现代哲学的传统。弗雷格讲:“ 如果一个句子的真值就是它的意谓,那么一方面所有真句子就有相同的意谓,另一方面所有假句子也有相同的意谓。由此我们看出,在句子的意谓上,所有细节都消失了。
  对这种哲学现象的原因分析之后,王教授又回到此次讲座的核心——传统哲学与语言哲学主题上来。就亚里士多德与弗雷格两种传统的后续代表的思想进行了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哲学路线在海德格尔这里体会的很清晰,海德格尔关于Sein的讨论,在《Sein und Zeit》中变现为三种传统看法:Sein的普遍性;Sein的不可定义性;Sein的自明性。达米特的意义理论则是现代哲学即弗雷格传统的后续发展,达米特提出了关于涵义的理论(theory of sense);关于所指的理论(theory of reference);关于力量的理论(theory of force)等三理论。发展到后来则是戴维森的真之理论。
  最后,王路教授对“如何理解西方哲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他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一段话为例,通过比较中文译著中的一些差别,阐明了“是”的合理性和普遍性,更容易为我们所接受,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掌声。
  报告结束时,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毕福生教授作了简要点评。之后就师生们提出的问题,王路教授作了认真细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