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上午,赖安•尼克尔斯教授在中心学术报告厅为中心师生作了题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自然主义和牛顿主义"的学术报告,受到中心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由科哲中心青年教师王凯宁博士主持。
赖安•尼克尔斯教授的报告以介绍苏格兰启蒙时期苏格兰常识学派创始人托马斯•里德的牛顿主义为主题,讨论了里德的自然主义以及牛顿主义的观点,考察了当时科学与社会、宗教等的关系。
赖安•尼克尔斯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六个部分:1、背景介绍:牛顿主义与自然主义;2、在出版的主要著作中托马斯•里德对自然主义的评价;3、在未出版作品中托马斯•里德对自然主义的认识;4、在未出版作品中托马斯•里德对主动事物及有效原因的定义;5、徘徊在怀疑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托马斯•里德;6、对托马斯•里德的评价。
自然主义(naturalism):在哲学上,自然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尼克尔斯教授这里指的为广义的自然主义,即那些主张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它们认为自然过程的发展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认识者为转移,一切现象(包括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自然原理来解释。
牛顿主义(Newtonianism):牛顿主义最早的定义出现在1736,这个定义是"由牛顿提出的关于宇宙的学说,特别是天体的运动定律,相互作用等等。艾萨克牛顿(1642-1727),牛顿去世九年后提出的。最初的牛顿主义可以理解为牛顿的自然哲学,是以牛顿的两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和光学(1704)为科学 基础的。前者主要导致了他对于机械运动的认识以及绝对时空观等哲学概念的建立。 后者则通过建立原子概念,形成了他对物质的本质方面的形而上学认识。然而,在此之后,随着各领域的学者对牛顿哲学的解读,在整个18世纪,牛顿主义有了更多的内涵。牛顿主义既不是一个既定不变的系统,也不仅仅被局限在自然哲学范围,而是通过与遍布欧洲大陆的各种智力因素的不断融合,在不同方面形成对牛顿著作的形态各异的解读,成为一个集科学,政治和宗教等思想于一体的综合思潮。这也正是提到牛顿主义哲学,人们只对他的数学和实验研究有模糊的概念的原因,因此,更多情况下是后来的学者对牛顿主义的不同解读,尼克尔斯教授的讲座就主要是介绍托马斯•里德对牛顿主义的理解。
常识学派的创始人托马斯•里德认为,否定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心灵的存在是完全违背人类的常识的,所谓观念是知识的唯一对象,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事实上我们不是首先获得互不关联的观念,然后再作出关于它们关系的判断;自然界不是在分离中展现这些因素的,因此知识最初的材料和单位是判断,不是观念,简单观念是分解判断的结果;表示某种关系的判断总是伴同着感觉,感觉既向我们"提示"它和心灵的关系,也向我们"提示"它和外物的关系,因此心灵和外部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里德解释说,所谓"提示"并非经验中习惯的结果,而是人心的一种能力,是人心固有的结构的产物;我们的许多概念和信念原理都由"提示"而来,感觉、概念和信念的复合形成知觉,知觉是由感觉通过"提示"而产生的;如果说感觉只是心灵的行为,它不以外物为对象,那么知觉则是认识的行动,它以外物作为自己的对象。里德认为感觉"提示"的信念原理之所以被认为是自明的,倒不是由于它们为人们普遍同意,而是因为人的本性的构造导致我们相信它们。里德把这些信念称为"常识原理"。
赖安•尼克尔斯教授认为,里德的这种二元论使他认识到了自然哲学的局限性,这也是里德作为一个牛顿主义者的标志。然而,他对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划界的条件却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为方便他对自然事件做出解释。在自然哲学中他认为用有效原因解释客观世界是不能成立的,但在形而上学中他却可以从常识第一性原理中讨论有效原因,这两种认识是矛盾的。因此,尼克尔斯教授对里德的这种划界是不认同的。最后,尼克尔斯教授说:"尽管他不赞同里德关于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但不可否认里德作为当时最好的认识论学家对18世纪的哲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赖安•尼克尔斯教授的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中心师生还就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问题积极的与赖安•尼克尔斯教授进行了交流。感谢赖安•尼克尔斯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促进了广大师生对自然主义以及牛顿主义的更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