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24
2018年3月21日下午,我中心有幸邀请到了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Kanit Sirichan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她为中心师生进行了题为“指称和集体意向性:从语言和心理哲学到社会科学哲学”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中心何华老师主持,中心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
Kanit教授首先从语义现象、心灵现象(mental phenomena)和社会现象个性与共性问题的相似性切入,认为“理解集体意向性是理解社会实在本质和结构的钥匙”;而从三者的关系来讲,在形而上学和社会本体论的层面上,语义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社会现象,语义的问题与指称的问题在实质上是相同的。由此,Kanit教授回溯了经典的指称理论及其问题,弗雷格和罗素摹状词理论对上述问题的修复。由于弗雷格的理论认为语句的意义由指称与人们的视角决定,因而如果指称同语言与世界相关,涵义就决定了指称,那么说话者的想法同时也限制了语句的意义。于是,意向性与指称问题连接在了一起。在此,Kanit教授回溯了维特根斯坦和布伦塔诺的理论,指出意向性的问题在于,完整的心灵由意识(consciousness)与意图(intentionality)构成,而此二者之间存在着冲突。并梳理了逻辑分析和自然主义的解决方案。最后,Kanit教授提出了她所认为的,集体意向性的关键问题所在,即对于“我相信p”与“我们相信p”而言,后者的意义如何决定?集合性主体的意向性是什么?前者与后者的关系究竟为何?
针对Kanit教授的报告内容,我中心何华老师做了简短总结,在场师生从多个方面提出问题,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本次报告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