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概览

学术会议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概览 » 学术会议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

时间:2004-12-27

      2004年8月21日至24日,“全国第十届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8所高校的5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国政,副秘书长王玉平、张明国等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汉静到会讲话,祝贺会议在山西大学举行。山西大学社科处等部门积极协助会议的举办。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朱训理事长等向会议发来贺信。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总结近年来我国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在全面深入地研讨基础上,对改进和加强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工作做出安排。 

  教育部社政司的贺信讲到:“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极好机遇,希望研讨会在新世纪、新阶段,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在交流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成果、凝聚教学队伍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朱训理事长在贺信中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20世纪、21世纪这样迅猛发展,其成果如此丰富,与社会的互动如此强烈,并且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征。理工农医博士生学习《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一课,有利于每一位理工农医博士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了解这种新变化、新特征、新规律,认识与把握当代前沿科技,回答当代科技发展与科技革命所提出的重大问题。”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和全体与会代表,要坚持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宗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酝酿教学参考要点,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提出新要求与新任务,探讨在新形势下理工农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为国服务的新途径和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贡献我们自然辩证法人的聪明才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教育与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黄顺基教授、山西大学邢润川教授和清华大学曹南燕教授先后在大会做了主题发言。
  
  在题为《关于博士生公共理论课“教学参考要点”的设想》的发言中,黄顺基对本届研讨会的任务做了说明。他说:“根据国家教委1987年第7号文件的规定,要在理工农医博士生中开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学位课程。从1989年起许多高校开始讲这门课。从1991年起到现在,一共召开了十届课程研讨会。现在博士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这门课程迫切需要一个可以依据的东西,类似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基本要求》,以便在此基础上编写出相应的可供教师参考用的教材。因此,这次会议的任务就是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按照解决硕士生教学的路子,就《教学参考要点》形成共识。” 
 
  黄顺基报告了他关于《教学参考要点》的设想,分为两个部分阐述。
 
  第一部分是关于《教学参考要点》的总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4点:  

  1. 要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与科学发展观,阐明科技革命与世界形势的变化,科技革命对世界和平与中国发展的影响;回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如何发展科技与教育的重大问题;从整体上、动态上分析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动向,研究它的关键性领域、新的生长点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了解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重大社会思潮。教学的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与方法,分析现代科技革命提出的问题,提高博士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要体现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特点。这门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学科。  

  3. 要注意与硕士生《教学基本要求》的区别与联系。二者在课程的范围、对象、内容、性质与目的方面是一致的。区别在于博士生层次高,要求讲重点、热点、前沿的问题,并且以专题讲授为主,不适合编写系统的教材。这门课涉及的专业多,影响面大,新问题层出不穷,可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编写教学参考书。  

  4. 要考虑学科的发展与教师的提高,课程内容要更新,以适应科技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部分是《教学参考要点》的形式与内容。黄顺基建议在选题上按照《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版教材)的理论框架,分四篇: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在题目选择上,要选择基础性与前沿性问题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比如第一篇要讲“人工自然问题”,第二篇要研究“创造性思维问题”,第三篇要重视“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 ,第四篇要讲“新兴工业化道路问题”。选题的数量宜多一些,建议大约50个为宜。  

  邢润川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关于全国理工农医类博士生公共理论课定位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博士生公共理论课肩负着“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在博士生的培养和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独特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指出,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从目前各类高校所使用的教材看,存在着名称不统一,内容偏差比较大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常见的十多种教材中,不仅名称不同,在内容上也各有侧重。教材名称和课程名称不统一,反映了人们对这门课程的定位的理解认识还不尽相同,因而反映了在教学规范、课程建设上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邢润川认为,对这一课程的定位要把握三个原则:(1)“三观”原则;(2)架起文理沟通的桥梁的原则;(3)建构博士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原则。“三观”原则统摄其他两个原则。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这门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又是课程建设的归宿。为了规范教学,促进课程建设,课程和教材名称统一使用《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比较好。这门课程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要学习掌握科技革命中的一般性、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2)要进一步学习和深入领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把握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邢润川指出,从理论上讲,各种版本的教材的存在,有利于不同的学术观点之间的交流,但实际情况是,如果偏差太大,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以至于失去了科学共同体中的基本的统一规范,则容易造成学术交流中的障碍,使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受到影响,不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根据对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的比较,各教材中共同部分只占到了教材内容的40%左右,很多教材编写内容深度不够,良莠不齐,离博士生理论课深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相距较远。  

  针对这些问题,邢润川提出了教材编写的几条原则性意见:(1)博士生的公共理论课要与硕士生的理论课,即自然辩证法课程有重大的区别;(2)要认真研究博士生理论课。不管何种类型的博士生,有哪些内容在课程中必须包容,必须要反映,即要研究教材内容中属于一般性、共同性的问题;(3)博士生理论课教材内容,还要适当兼顾各种不同学校、不同博士生对象的特点,适当考虑选修性内容。既要考虑一般,又要考虑特殊,要坚持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4)博士生理论课切忌面面俱到,不能使理论课成了一个大口袋,什么都要装。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的特点与特色,这就与一般的STS研究没有什么区别了;(5)博士生理论课要充分体现实证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实证内容,使教材显得有血有肉,同时更要体现有一定深度的系统的理论分析。  

  邢润川最后指出:“加强博士生理论课基本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亟待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即课程名称与定位、教学大纲制订、教学目标确定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当务之急是尽快制订教学大纲。”  

  曹南燕教授介绍了清华大学课程教学的有关情况。她认为:“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博士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认识现代科技革命、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提高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概括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现代化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迎接现代科技革命的挑战。”  

  曹南燕说,清华大学的“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1)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专家系列讲座;(2)毕业前,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文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学术界论述当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问题的最新成果,在有关教师的辅导下,结合本人的博士论文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写一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课程论文。  

  清华大学专家系列讲座的方式包括:一是根据需要和条件,聘请校内外专家;二是在网络学堂挂上每次讲座的录音和相关的链接,供学生学习。讲课内容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尽量从当代科技前沿、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政策等领域,提供大量新信息、新概念和新方法。讲座的内容结合每年形势和需要有所变动。专题讲座可以概括为四方面内容:科技革命前沿篇,科教兴国战略篇,可持续发展篇和人才培养篇。  

  在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围绕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代表们认为,这门课程不单纯是哲学课,也不是科学哲学和STS,而是一门定位于“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其难点也恰恰在于如何把握一个“与”字。这需要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主义和现代科技革命都要有相当的把握,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搞教条主义。在教学内容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应与硕士生不同,但各个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至于教材,代表们倾向于不要教材,代之以指定阅读文献,可以搞个要点或参考教材,由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在教学方法上,各个学校都请专家讲专题。代表们还对课时和学生成绩考核等事项进行了交流。

三 

  经过代表们的认真研讨,会议最终形成一个《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参考要点》,包括四个部分,共22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科技史,近代科技革命与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  
   (1)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本质和特征;  
   (2)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汇流。
  
  二、现代科技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问题(交叉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认识论主体的变化,各种由科学技术引起的社会思潮,科学技术与政治文明,决策民主化,技术伦理学,自然主义认识论,认识论的自然主义改造等):  
   (3)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4)现代科技革命与西方哲学思潮;  
   (5)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思潮。 
 
  三、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开创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的五阶段论和三次浪潮的关系,科技革命引发的西方思潮对我国的建设有无借鉴的作用,迎头赶上新技术革命,知识经济,劳动价值论,科技革命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等):  

   (6)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  
   (7)现代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8)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通;  
   (9)现代科技革命与创新思维方法的变革;  
   (10)现代科技革命与伦理道德;  
   (11)现代科技革命与艺术;  
   (12)科学技术传播。
  
  四、现代科技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13)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  
   (14)现代科技革命与经济增长;  
   (15)现代科技与经济全球化;  
   (16)科技政策和战略;  
   (17)科技革命与教育改革;  
   (18)现代科技革命与科学家的素质;  
   (19)科技与法制建设;  
   (20)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21)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战略;  
   (22)科技与人类文明。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