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概览

学界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概览 » 学界动态

闵乃本院士:科学研究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时间:2011-12-27

    
     他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在1982年、2005年、2007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就是76岁的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闵乃本。
  新的科研团队正在形成
  “一批优秀的80后年轻人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了”
  “从科学设想的提出,到基本理论的建立和验证,再到新型元器件的研制成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的研究成果。”闵乃本(见图。本报记者姚雪青摄)常说。从1986年起,他通过招收研究生,边培养人才,边推进研究工作。
  很多人都在关心,闵乃本团队目前的发展建设情况如何?正在做哪些工作?
  “概括地说,我们的研究重心在2006年以后,从经典信息转向了量子信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应用。”1223日,在南京大学接受采访时,闵乃本说。
  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原先建立的科研团队,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七八个具有各自特色的新团队,“更有一批优秀的80后加入到队伍中,充实着科研的力量”。
  闵乃本介绍,1986年创建研究团队的时候,他51岁,而当时的团队成员,现在年纪也在4050岁之间,其中不乏教授、长江学者甚至院士,他们的学术成绩也渐渐在业界获得认可,创造力开始充分发挥出来,带领新研究小组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条件也已经日趋成熟。
  科学研究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创新成果要被人们所认识,往往需要二三十年时间”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之后,有人向闵院士请教——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怎样?
  对于这个问题,闵乃本抱着乐观的态度:“创新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国家对创新方面的投入很多,在很多领域已取得成就。在已有的研究中,也可能蕴含了极其重要的创新成果,只是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原始创新成果不能急于求成,它们要被人们所认识,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回顾自己团队的科研之路,从1986年科学设想的提出,到2005年新型元器件的研制成功,整整走过了19年。在这19年中,团队里的成员晚饭后都会到实验室,直到深夜才离开。闵乃本自己,更是没有假期、没有周末。
  作为学术领导人,闵乃本想尽办法改善研究人员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安心工作。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告诫团队中的研究人员要“心无旁骛”、“心平气和地坐冷板凳”。他常说:“中国这么大,一定会有人抱着不以功利为目的的心态、心甘情愿地从事着基础性研究工作,我们也是一样。”
  基础科学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
  “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未来科技重心将向亚洲转移”
  在闵乃本看来,眼下,正是做科研的好年代。
  “做科研,要有两个大的前提条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闵乃本说,改革开放之前,科学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将西方近代科学介绍和引入到国内、建立大学和培养学生;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了从事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水平。
  “30年间,我国科技水平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谈到未来,闵乃本说:“假如能继续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在未来2030年,世界科技重心将向亚洲转移。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人将会在若干科技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
  将有可能是哪些领域呢?
  闵乃本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却谈到了目前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
  “首先,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闵乃本介绍说,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集成电路的发明又使人类从传统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但目前,集成电路的发展已经接近极限,今后信息的载体将是什么?过去的理论不能适用,还需要在量子范畴内进行研究。
  此外,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能源将从哪里获得?生命科学领域如何解决粮食增产以满足人口增加的需求?这些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相信不久之后,我国科学家将会为推动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智慧。”闵乃本说。
 
  文章来源:科学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