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
2009-11-03
中国教育报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余冠仕柴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项目、经费、成果、获奖等方面,高校现在已经稳占全国85%以上,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名副其实的主力军。这是教育部社科司有关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2009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2003年‘繁荣计划’实施时,高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力量大约只占全国的2/3。”这位负责人作了一番对比。
2003年2月,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该计划包括六个子计划,即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
据了解,7年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迅速。累计投入经费10亿元左右,2003年经费不足5000万元,2009年达到4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教育部设立的重大项目约2000项,一般项目1万项,形成了由重大攻关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般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构成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资助体系;在全国66所高校设立了150多个人文社科方面的重点研究基地,带动各地建立了400多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作为“繁荣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性举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效卓著。这位负责人介绍,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每年评审立项40个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资助30万至80万元,这一资助力度在全国社科类研究政府支持的项目中是最高的。今年的40个项目也在评审过程中。
“繁荣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设立235项,会聚了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600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800多份。
这位负责人说,这些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效卓著
一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首席专家,同时是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负责人,许多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任务。
二是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对儒家的典籍文献进行了整理,这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工程,被誉为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的一项创举。杨叔子院士申报了重大攻关项目,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编写了系列教材《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教育读本》,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20万册。
三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批重大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座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思路借鉴。曲福田教授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损失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温家宝总理三次批示,对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产生了直接影响。
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利明教授有关物权法的研究成果,直接被全国人大采用。张保生教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范愉教授的项目成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平安奥运”得到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获“奥运安保”论坛一等奖。
五是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一些课题组深入灾区调研,研制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免费送给灾区,开展灾后心理治疗,为灾区学校教育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戎教授在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藏学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宣读“拉萨流动人口调查”的研究报告,驳斥了国外媒体攻击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的诬蔑性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有关西部民族与宗教的课题组提出了多份研究报告,被国家民委和西部省份政府采用,一些重要观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文件中得到体现。
“2003年‘繁荣计划’实施时,高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力量大约只占全国的2/3。”这位负责人作了一番对比。
2003年2月,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该计划包括六个子计划,即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
据了解,7年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迅速。累计投入经费10亿元左右,2003年经费不足5000万元,2009年达到4亿元,实现了快速增长;教育部设立的重大项目约2000项,一般项目1万项,形成了由重大攻关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一般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构成的较为科学合理的项目资助体系;在全国66所高校设立了150多个人文社科方面的重点研究基地,带动各地建立了400多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作为“繁荣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性举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效卓著。这位负责人介绍,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为主攻方向。每年评审立项40个重大项目,每个项目资助30万至80万元,这一资助力度在全国社科类研究政府支持的项目中是最高的。今年的40个项目也在评审过程中。
“繁荣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设立235项,会聚了研究人员3000多名,推出学术专著70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6000多篇,提交各类咨询报告800多份。
这位负责人说,这些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效卓著
一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首席专家,同时是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的负责人,许多课题组成员承担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任务。
二是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汤一介先生主持的《儒藏》对儒家的典籍文献进行了整理,这项规模浩大的基础性文化工程,被誉为中国古籍整理编纂史上的一项创举。杨叔子院士申报了重大攻关项目,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推进民族精神教育,编写了系列教材《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教育读本》,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20万册。
三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批重大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向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座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思路借鉴。曲福田教授以减少或消除农地过度损失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成果,得到温家宝总理三次批示,对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产生了直接影响。
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利明教授有关物权法的研究成果,直接被全国人大采用。张保生教授的《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范愉教授的项目成果“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平安奥运”得到北京奥组委的高度重视,获“奥运安保”论坛一等奖。
五是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一些课题组深入灾区调研,研制公众防灾应急手册免费送给灾区,开展灾后心理治疗,为灾区学校教育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戎教授在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藏学会、德国波恩大学国际藏学会上宣读“拉萨流动人口调查”的研究报告,驳斥了国外媒体攻击我国在西藏实施大规模汉人迁移计划的诬蔑性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有关西部民族与宗教的课题组提出了多份研究报告,被国家民委和西部省份政府采用,一些重要观点在中央关于新疆发展文件中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