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辉煌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重要思想库
2009-10-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为党和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库作用。
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决策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咨询,贡献力量。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宪法起草开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法学专家先后参与了《宪法》、《中国民法典草案》、《中国物权法》、《公司法》、《刑事诉讼法》等上千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讲座和学习辅导报告,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咨询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已经举行的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57次集体学习的讲座中,有34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作为主讲人参与。新世纪以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研究课题、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措施,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成为重要的咨询服务机构。南开大学APEC中心直面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国领导人参加历次APEC首脑会议提供了几百份参考报告,参与了一些具体谈判和政策制定;在中国入世谈判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得到中央相关部委有效采纳;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基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认清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积极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发展宗旨,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决策的研究和建议工作,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国情报告》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领导人批件61个,批示89次。
在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急国家之所急,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清华大学提交的关于《全面积极应对全球SARS危机》9点建议,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后,陆续被采纳,为有效抗击SARS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努力发挥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为中央和当地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专业服务。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组建的“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抗震救灾提供对策咨询,先后向中央提交建议报告近40份,多份建议报告被国家减灾委采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高校直接承担地方政府委托的金融危机研究课题上百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研究基地,邀请世界银行、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和政府高层官员,多角度、共同深入研讨金融宏观形势、货币政策、税制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等问题,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提出的“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有效采纳,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活动或建设工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优势,勇担重任,作出了应有贡献。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凝聚了全国各条战线无数人们的智慧和心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完成的“北京‘人文奥运’战略实施规划建议”、“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影响研究”等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的高度评价;中央美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从事与奥运会有关的视觉识别系统、形象管理、影视传播、景观环境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究及开发,成功完成了奥运会奖牌、奥运会项目图标设计任务。在“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建设中,许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承担软项目研究,在三峡移民、遗址保护、环境整治以及围绕所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大学提出的“从国家安全的高度保护好三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和“三峡库区应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等建议,得到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高校积极投身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关问题研究,提交了许多优秀成果,为办好世博会献计献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处处活跃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身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体制机制优势,凝聚全国、特别是西部各科研院校长期从事西部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按研究专题组建团队,每年组编、发布《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引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和西部各省市区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己任,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家决策和宏观调控部门、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咨询服务。吉林大学牵头组织东北高校形成的《关于实施“打包改制”带动东北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制度创新走出困境的建议》,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肯定,并已经应用推广到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通过承担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发展规划和咨询项目,积极为服务滨海新区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若干研究报告通过内参定期向天津、河北等省市主要领导报送,得到他们高度赞誉。厦门大学等高校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密切配合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关注社会进步和民生发展为旨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9日第1版)
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要决策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咨询,贡献力量。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宪法起草开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法学专家先后参与了《宪法》、《中国民法典草案》、《中国物权法》、《公司法》、《刑事诉讼法》等上千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讲座和学习辅导报告,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咨询服务的重要途径。在已经举行的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57次集体学习的讲座中,有34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作为主讲人参与。新世纪以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通过主动承担应用部门的研究课题、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措施,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成为重要的咨询服务机构。南开大学APEC中心直面重大现实问题,为我国领导人参加历次APEC首脑会议提供了几百份参考报告,参与了一些具体谈判和政策制定;在中国入世谈判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报告和对策建议,得到中央相关部委有效采纳;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基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认清国家长期发展目标,积极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发展宗旨,先后参与多项国家决策的研究和建议工作,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国情报告》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领导人批件61个,批示89次。
在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急国家之所急,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清华大学提交的关于《全面积极应对全球SARS危机》9点建议,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后,陆续被采纳,为有效抗击SARS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努力发挥专业特长和智力优势,为中央和当地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专业服务。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组建的“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抗震救灾提供对策咨询,先后向中央提交建议报告近40份,多份建议报告被国家减灾委采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高校直接承担地方政府委托的金融危机研究课题上百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研究基地,邀请世界银行、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高管和政府高层官员,多角度、共同深入研讨金融宏观形势、货币政策、税制改革、世界金融体系等问题,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提出的“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建议,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有效采纳,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活动或建设工程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挥优势,勇担重任,作出了应有贡献。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凝聚了全国各条战线无数人们的智慧和心血。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完成的“北京‘人文奥运’战略实施规划建议”、“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影响研究”等项目得到国际奥委会、北京市奥组委的高度评价;中央美术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从事与奥运会有关的视觉识别系统、形象管理、影视传播、景观环境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究及开发,成功完成了奥运会奖牌、奥运会项目图标设计任务。在“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建设中,许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承担软项目研究,在三峡移民、遗址保护、环境整治以及围绕所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重庆大学提出的“从国家安全的高度保护好三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和“三峡库区应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等建议,得到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高校积极投身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关问题研究,提交了许多优秀成果,为办好世博会献计献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处处活跃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身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的体制机制优势,凝聚全国、特别是西部各科研院校长期从事西部经济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按研究专题组建团队,每年组编、发布《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引起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和西部各省市区广泛关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己任,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家决策和宏观调控部门、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咨询服务。吉林大学牵头组织东北高校形成的《关于实施“打包改制”带动东北地方国有工业企业制度创新走出困境的建议》,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肯定,并已经应用推广到改革实践,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通过承担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发展规划和咨询项目,积极为服务滨海新区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若干研究报告通过内参定期向天津、河北等省市主要领导报送,得到他们高度赞誉。厦门大学等高校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密切配合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市县重大决策开展调研,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发挥了重要思想库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关注社会进步和民生发展为旨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