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9
2017年8月25-27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化学哲学暨化学史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通报》编辑部、北京时代天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科学项目部等单位和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等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的新方向”,会议分为特邀报告、学术报告、青年论坛三个部分,与会学者的报告和论文涵盖了中国化学哲学与化学史的国际化、化学史学中的不同传统、当代化学口述史研究、留学生与中国化学、新中国初期的化学名词翻译与科学批判、化学科普与化学教育、化学哲学中的对称性等主题。
在特邀报告环节,清华大学的刘立教授做了“中国化学哲学化学史研究要努力走上国际主流期刊”的报告,他分析了化学哲学和化学史领域的主流期刊风格,并结合自己在国际权威刊物上的发表经历,鼓励国内化学哲学和化学史研究的学者将研究成果国际化。中国科学院大学袁江洋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化学史学问题”,他研究了从波义耳到道尔顿时期的化学思想,提出从原子论和元素论两个传统之间的竞争看化学史发展的新思路。中国科学院大学张藜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化学家口述史研究”,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化学家口述史研究的经历,论述了口述史研究的重要性、基本方法以及新进路。此外,作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首席科学家,张藜教授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化学与社会研究中利用口述史的可能路径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北京化工大学张明国教授的报告是“化工技术史研究的STS向度”,作为《世界技术编年史》(化工技术史卷)的主编,张明国教授从科学史研究的向度是否适合技术史、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出发,提出化工技术史研究的STS向度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分析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熊卫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1950年代北京大学的科学批判运动”,他通过口述访谈等多种方式,考察了1958-1960年期间北大理科院系的科学批判活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了这次批判的特点以及与这段时期前后的科学批判活动的异同。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安波副研究员报告了“抗疟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何涓博士报告了“1956年《光明日报》开展的化学名词讨论及其影响”,吉林建筑大学的武彦博士报告了“日本针灸理化机理研究概况”,华南理工大学的罗栋博士报告了“化学对称性中的一般哲学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的白欣副教授报告了“民国北平大学工学院化工教授群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培博士报告了“杨承宗与中国放射化学”,《化学通报》副高级编辑邬慧报告了“《化学通报》与化学史和化学哲学”。这些精彩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并引发了激烈讨论。
青年论坛是这次会议的特设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留学生,就留学生与中国化学、巴基斯坦的科学教育、中国化学科普、现代中国的化学研究、化学哲学中心转移等主题做了精彩报告。为鼓励青年学者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领域的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联合设立了全国化学哲学与化学史青年论坛优秀论文奖。在青年论坛报告结束之后,两个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评奖委员会,从符合上述条件的论文中筛选评审产生了优秀论文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并给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
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反映和展示了中国学者在化学哲学和化学史领域的国际学术视野和前沿成果、对青年学者的关切和鼓励,还促进了化学哲学、化学史和化学化工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