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及中心教学工作安排,2010年3月17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了2010届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参加预答辩评审组的专家有:高策教授、殷杰教授、魏屹东教授、乔瑞金教授、张培富教授。拟于今年毕业的9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预答辩。
(1)张帆,女,2007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成素梅教授。答辩题目是:科学、知识动力学——哈里·柯林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
(2)许继红,女,2005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乔瑞金教授。答辩题目是:“文本”与“解码”——雷蒙德·威廉斯文化重构的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3)程瑞,女,200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答辩题目是: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
(4)康仕慧,女,200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答辩题目是:语境论世界观的数学哲学;
(5)覃晓燕,女,2006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成素梅教授。答辩题目是:博客传播的哲学反思;
(6)管晓刚,男,200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乔瑞金教授。答辩题目是:技术实践论研究;
(7)牛芳,女,2004年入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导师为杨小明教授。答辩题目是:试管婴儿和口服避孕药之父;
(8)苏玉娟,女,2006年入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导师为魏屹东教授。答辩题目是:科恩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研究;
(9)李辉芳,女,2006年入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导师为魏屹东教授。答辩题目是:迈尔的科学编史学研究。
预答辩共分三个环节:一是资格审查。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对学生上学期间学业情况进行全面考察,修满学分,发表和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二是集中汇报。导师组组成答辩委员会,听取学生自述,并对论文给出评述意见;三是复审。集中汇报后学生须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对论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修改,在规定时间内交导师组复审,复审通过者才能进入学校毕业答辩程序。
组织预答辩是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对全体学生学术水平进行的一次非常有效的全方位的集中检阅与点拨。中心至2005年实行预答辩制度以来收到很好的效果,预答辩机制也日趋完善。通过预答辩,可以在交付正式答辩前对所有论文作一次大幅度的检查评估,质量比较好的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对质量差的由导师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既体现了教学环节的严密性,又避免了正式答辩时的被动和尴尬,对于论文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术水平的再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中心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另外,把预答辩时间定在“3·15”后,是中心学术打假决心的一种有效提示。对此,答辩委员会一再强调:论文质量是底线,论文写得好不好是个能力问题;而学术道德规范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反映的是道德和法律层面的问题。不论答辩前还是答辩后,甚或是授学位之后,一旦发现涉及学术规范的问题,中心将坚决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答辩中专家们从题目、结构、内容、方法、语言和创新等多方面对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答辩结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重大修改类:预答辩不予通过,论文须作重大修改后参加明年的预答辩;二是较大修改类:预答辩基本通过,论文须作较大修改后再进行审查,复审合格后可以进入学位答辩程序;三是一般修改类:预答辩通过,论文需做完善性修改后再进行审查,复审合格后可以进入学位答辩程序。
参加本次预答辩的9名博士研究生,其中3名学生的论文需要进行一般性修改,5名学生的论文需要进行较大修改,另外1名则未能通过预答辩,需要进行重大修改,参加明年的毕业生预答辩。
根据答辩委员会决议,博士生须按照答辩时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全面修改,四月底提交修改好的论文由导师组审核,复审通过的方可按照学校程序参加正式的毕业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