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简介

时间:2014-09-15

  科学技术哲学和科学技术史学科是中心长期以来建设的学科群。1995年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9月被正式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1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8月获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9月成为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12月获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始建于1978年,重新组建于2000年1月,中心主任郭贵春教授。中心下设科学哲学研究室、技术哲学与STS研究室、科学思想史研究室、《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刊物编辑部、图书馆、办公室等子机构。具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条件,包括图书馆、专家工作室、学术报告厅、微机室、研究生教室、会议室等专门用房,总面积1300余平方米,其中图书馆面积232平方米,有中文藏书2.7万余册,外文藏书 1万余册;长期订购中外报刊近200种,而有些外文藏书,如英文原版的《波士顿科学哲学丛书》在全国也当属珍品。中心配备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设备,资产总值500多万元。

  中心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制订了《中心管理章程》等15个内部文件,实行聘任制、合同制、流动制、奖惩制、岗位津贴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等制度,使得中心发展建立在一套科学、开放而富于创造性的运行机制基础之上。这是中心建设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的必要制度保证。

  中心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的专兼职人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整体水平高的学术队伍,其中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28人,包括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20人,占总人数的70%以上;拥有高级职称的21人,占总人数的75%以上;博士或在读博士24人,占总人数的85%以上;17人具有半年以上国外学术研究访问经历,占总人数的60%以上;有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校外专兼职研究人员28人,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西大学等机构。在这些专兼职人员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又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尖子,无论是他们的学识结构、学历结构,还是他们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达到了优化组合,适于组成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团体,从而形成比较紧密的合作研究网络,发挥出中心的整体优势。这是中心建设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的人才基础。

  中心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从研究生班、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累计招收和培养各类博士后6人,博士生79名、硕士生300余名,各类在职申请学位班学员70余名,助教进修班学员320余名。毕业生分布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并逐步成为各部门骨干力量。

  中心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影响广泛,并形成了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与STS、科学思想史三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覆盖了科学技术哲学的所有三级学科,既有基础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和决策性研究,具有广泛的学科发展代表性。“十五”期间,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0余项,各项科研经费和建设经费共计1900多万元;出版著作、教材、译著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有18篇研究报告被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采纳;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这些研究领域和成果既反映出国内这些研究方向的前沿性,也反映了国际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并初步实现了国际对话。它们也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构成建设国家级重点研究基础的首要条件。

  中心长期致力于学术交流活动。中心主办着我国三大科学技术哲学学术期刊之一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它既是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哲学进展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心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和联系的重要纽带,并被权威机构评定为核心类学术期刊。中心积极承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近10年每年主办l-2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中心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与国内外众多高水平的学术机构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促进学术繁荣,是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