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30)
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下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的函》(教社政司函[2005]221号文件),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乔瑞金教授投标的《后现代文化中的技术解释》与成素梅教授投标的《量子测量解释研究》两项课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批准立项,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经费均为20万元。
1、后现代文化中的技术解释: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充斥于包括科学在内的各种学科中,对后现代文化的解释构成许多学科的核心内容,技术解释则是各种解释和研究的主导因素,因而,对后现代文化中的技术解释的探讨,具有突出意义。
后现代主义具有超越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等特征,对人类共同价值和利益的认识有独特视角、方法和理念,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既包含后现代的诸多理念,又具有对技术意义的多样性理解,因此,对后现代文化中的技术解释的全方位研究,对于推进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克服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引领正确方向,具有重要价值。
对后现代文化中技术解释的深入研究,从哲学上反身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剖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与合法化危机,批判地吸收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合理思想与做法,扬弃其糟粕,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非线性科学的兴起有内在紧密的关联,因而,后现代文化中的技术解释将在学理上阐明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提高对后现代哲学的深入认识,对于发展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意义重大。
2、量子测量解释研究
当前,在物理哲学的研究中,最关键而且是最令人困惑的两大焦点难题是:时间难题与量子测量难题。其中,量子测量难题由量子理论中最深层次的概念问题所引起,是近些年来理论物理学与物理哲学研究中最前沿的论题之一。同时,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特别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过程中,必然要论及到的一个重要领域。关于量子测量难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形成了不同的量子测量解释。对量子测量解释的研究,构成了当前理论物理学、物理哲学与科学哲学研究的交汇点,成为这些学科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最前沿的重大问题。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基于全面而系统地对已有的不同类型的量子测量解释的比较研究,来阐述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问题的工作,并不多见。然而,相对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而言,这项研究不仅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前瞻性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量子测量的玻尔解释、玻姆解释、统计解释、相对态解释的比较研究,揭示量子测量所蕴含的物理机理,揭示量了测量过程中,观察与理论、事实与价值、理论与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2)从不同量子测量解释所隐含的共同特征出发,通过对贝尔定理的基本假设、爱因斯坦的定域性概念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论证的考察,阐述量子概率、量子非定域性、非分离性以及量子纠缠等量子概念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3)通过对量子测量解释的比较研究,揭示科学家在大科学时代提出科学概念、阐述科学理论与科学思想时,所蕴藏的新的科学观;(4)通过对量子测量解释与实在论的内在关系的系统研究,揭示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基本特征,揭示经典实在观的局限性,阐述量子测量解释中所蕴含的实在观;(5)以量子测量解释的新特征为基底,通过对科学理论的性质、真理的意义和物理测量的本质等概念的传统理解方式的重新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与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实践相对应的一套新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思维方式;(6)以新的思维方式为前提,阐述与量子测量相容的实在论的基本原理,基于这些基本原理,重新考察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内在本质,对科学进步、科学划界、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科学实在论的困境等重大科学哲学给出新的具有元创性的重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