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心主要学术论文摘要
时间:2012-03-08
1.语境论的魅力及其历史意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郭贵春
【摘要】从哲学发展的历史看,语境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是伴随着科学哲学中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问题在最近三十年形成的。因此,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问题是构建语境论的最初始条件。当代科学哲学发展历史很明确地凸显出这一点。科学哲学家们期望通过语境的实在性去反证语境要素及其关系的实在性,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实在论对不可观察对象的论证、受到质疑的逻辑倒退问题以及反实在论所批评的因果关联说明等,就自然能得到解决。
2.新机遇催生地方大学发展新作为,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3/4期,郭贵春
【摘要】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中,地方大学抢抓新机遇,立足新起点、新阶段,需要以新的高度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以新的作为解决好怎么建设这样的大学的问题。
3.论大学学科建设的十大转向, 中国高等教育, 郭贵春
【摘要】学科是大学发挥四大职能的基础与平台,学科建设是学校的根本性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引领和主导人才集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功能和意义。
4.古典对称的语境特征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郭贵春、李龙
【摘要】古典对称体现了欧氏几何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在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中有着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定位古典对称,分析古典对称的结构特征,从而把握古典对称变换过程中的同一性。通过语义上升,把握不同对称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扩展对称理论内容。
5.量子计算的语形表征及其意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2期,郭贵春、王凯宁
【摘要】量子计算研究是近年来量子力学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从探讨量子计算概念的提出入手,讨论了经典可逆计算的量子表征模式,接着分析了量子计算语形结构的特点,对比了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并行性的异同,考虑了测量中的塌缩对量子算法设计的影响,最后以前述的研究为基础讨论了量子计算的哲学意义。
6.意义的非事实论与规范性--规则遵循问题的语义分析,哲学研究,2011年5期,郭贵春、赵晓聃
【摘要】规则遵循悖论及其相关问题源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它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论述语言的运用及其意义方面的一个重要议题。克里普克在《维特根斯坦论规则和私人语言》中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并提出了怀疑论解决方案。
7.量子力学实在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郭贵春、赵丹
【摘要】量子力学的实在论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一是围绕量子力学理论实在性的争论;二是量子力学形式体系的实在性;三是量子力学所描述的世界特性:四是量子力学对实在论理论的推进与发展。
8.基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隐喻思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5期,郭贵春、杨维恒
【摘要】基因作为遗传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基因概念的这种差异是依赖特定语境隐喻地发生转移的。文章通过分析基因概念的转移,说明了隐喻正是在这种概念转移中渗入科学。之后,文章以DNA双螺旋模型为重点,分析了其构建过程中的隐喻思维以及隐喻的方法论功能--发明功能及表征功能。
9.学圃冼露发新枝,清芳含烟照苍苔--读《宋元时期山西寺观壁画中的技术成就》有感,沧桑,2011年1期,高策
【摘要】《宋元时期山西寺观壁画中的技术成就》是青年学者徐岩红独立完成的一部学术性专著,该书以宋元时期山西地域内的壁画文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新的研究范式进行积极探索和挖掘,详细地阐述了其艺术的复杂面貌与技术的多种手段,丰富了研究的成果。作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及研究成果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承继艺术文脉,以抒写灵性为基调;开拓研究路径,奉科学技术实验与人文精神关怀为研究之圭臬;更换研究视角,认真梳理了山西宋元时期的壁画断代史。
10.关于《论衡》中“阳燧”的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1期,高策、雷志华
【摘要】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多处提到消炼五石铸造阳燧。对于王充所说阳燧的材质,学术界的看法存在分歧,一种认为阳燧是玻璃透镜,另一种认为是铜凹面镜。文章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材料考证出汉代五石是丹砂、曾青、雄黄、石、磁石五种矿物,指出《论衡》所载用五石铸造的阳燧是铜镜,不是玻璃透镜,并从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两个层面对古人用五石铸造阳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1.严复自然观探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高策、赵云波
【摘要】严复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整合吸纳古今中外科学与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的看法。严复通过对宇宙本体、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演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三方面的探究,深化了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中国自然观的发展。同时,严复的自然观中又表现出复杂性的一面,即观点之间的看似不一致,较为突出的有:一方面对宇宙本体作出了物质性解释,一方面又认为“大抵宇宙究竟与其元始,同于不可思议”;一方面在宇宙万物起源上否定创世论,一方面又认为宗教迷信不可一概否定。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严复自然观中的“看似不一致”实统一于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之中。
12.东周中原和楚文化区名学思想比较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10期,高策、丁宏
【摘要】东周时期的名学思想是先秦诸子关于名的界说、名实关系和正名思想的讨论。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东周时期中原和楚两大文化区先秦诸子的名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厘清这两大文化区域名学思想的异同。
13.城市演化的非他律性探索,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何跃、高策
【摘要】文章运用耗散结构论、协同学、混沌理论等复杂性系统科学理论对城市系统演化的自组织与非他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并论证了城市作为一类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其演化具有不受外界控制的非他律性规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城市非他律演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启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4.创造性活动与城市自组织发展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5期,何跃、高策
【摘要】城市的发展本质上是一种自组织过程。文章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为科学依据,在揭示自组织本质是创新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揭示和阐述了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与城市自组织演化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城市自组织演化发展中的作用。
15.“上帝隐退”之后--科学诠释学的发展历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殷杰、杨秀菊
【摘要】诠释学源于对神圣文本的说明,最初是作为精神科学独有的方法论出现的。20世纪之后,科学的本质和作用显现出其携有社会因素的属性。英美分析哲学思想与欧洲大陆传统哲学思想的碰撞与沟通之后,当代科学哲学家们逐渐意识到诠释学在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中的普适性。没有绝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普遍具有诠释学的特征。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方法论的相互侵染促进了科学方法论的扩展。
16.早期逻辑经验主义中的社会科学哲学--激进物理主义的情况,世界哲学,2011年5期,殷杰
【摘要】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常常受到忽略,但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早期逻辑经验主义者中,其核心成员纽拉特致力于社会科学元理论研究,并提出了物理主义的社会科学思想。像逻辑经验主义一样,纽拉特也主张科学统一,但他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统一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一元论框架的统一科学观,反对把社会科学规律还原为物理学规律,也反对方法论个人主义,并从说明原则的类型上论证了社会科学律则的不可还原性。纽拉特的非还原物理主义思想并不要求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来运作,社会科学实践中存有大量不可预见的现象。当然这既没有导致经验社会科学终结,也没有导致科学统一理想终结,而是表明正统逻辑经验主义的形式主义科学说明以及科学统一的复杂等级观念并无多大意义。门格尔、考夫曼和齐塞尔这些逻辑经验主义的边缘成员,与纽拉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深刻分歧,他们之间在对社会科学本质理解上存在的争议推动了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
17.社会科学哲学:构筑社会科学的思想基础,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日,殷杰
【摘要】社会科学哲学是当代广义科学哲学中一个巨大而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常常被忽视,因而,与自然科学哲学的发展相比,它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和纲领,在核心论题和研究路径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
18.重审心灵与世界--论麦克道尔解读塞拉斯的哲学思路及其意义,哲学研究,2011年1期,殷杰、何华
【摘要】塞拉斯(W. Sellars)在《经验论与心灵哲学》(1956)中对“所予神话”进行了批判,其目的是要防止观察框架被理论框架所取代,以保证观察框架在方法论上的适当性,即主张它既是科学知识的出发点,也是对知识论基础的探索。
19.人工智能的语境论范式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4期,殷杰、董佳蓉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贯穿着鲜明的语境论特征,现有的范式理论已无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做出正确描述,语境论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理论发展的新范式。语境论范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所有问题都围绕语境问题而展开。人工智能中的语境,可分为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建立在现有范式之上的语境论范式,必然以表征语境和计算语境为主要特征。表征语境与计算语境围绕智能模拟的语境问题逐步走向融合,将是语境论范式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
20.社会科学模型化发展需要复杂性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14日,殷杰、王亚男
【摘要】社会科学一直面临着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寻求制度的合法性,二是重构认识论的逻辑。它们是一体两面的。
$$分页$$
21.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3期,殷杰、尤洋
【摘要】文章分上下两部分详细阐明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指出社会认识论是认识思维社会化与集体化思想应用于认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当代认识论研究中极富价值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本部分(下)探讨了社会认识论与知识社会学、社会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划界标准。文章对社会认识论自身特征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借以明晰社会认识论的合理论域。
22.中央研究院院士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张培富、夏文华
【摘要】中央研究院院士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既是科学家,更是科学教育的专家。他们通过参与高校行政管理、创设新系科、编写新教材、组织学术团体、编辑科学刊物等形式,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建立起科学教育的体制,培养了科学人才,对促进中国科学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23.156项工程与1950年代中国的科技发展,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张培富、孙磊
【摘要】156项工程是20世纪19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核心项目,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形成的有利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下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现代工业项目。通过156项工程的建设,苏联工业技术以国际技术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被转移至中国,提高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综合水平,并促进了中国规划科技体制的建设。
24.法治科技观:共和国科技史的一个研究向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5期,赵小平、张培富
【摘要】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建设是共和国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学界在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方面开展大量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共和国科技法制建设历史演化和科技文化历史发展的系统考察,缺乏科技法制建设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功能的深入挖掘,缺乏科技文化事件的深入挖掘,尤其是不重视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的关系史研究。通过分析共和国科技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事件来探讨法治科技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弥补上述不足,而且是研究共和国科技史的一个向度。
25.物理学革命的科学哲学方法论张力,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4期,贺天平、卫江
【摘要】二十世纪初爆发的物理学革命在科学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核心思想和方法纲领都有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物理学革命对科学哲学三个流派的影响,开辟了在语境论基底上融合证实、证伪和范式方法的新视角。
26.鲁棒性分析的方法论意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5期,安军
【摘要】文在考察鲁棒性分析概念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对其方法论特征与功能进行了探讨。
27.心理学解释的层次与衔接问题,哲学研究,2011年8期,王姝彦
【摘要】心理学解释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是当代心理学哲学的一个重要论域,也是心理学方法论的核心理论问题。对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历来是哲学家与科学家孜孜以求的共同事业。
28.自然主义命题下意向性问题的理论要旨--基于当代心灵哲学的分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王姝彦
【摘要】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29.语境论与数学的实在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5期,康仕慧
【摘要】“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是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持久争论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实在论主张数学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抽象的实在世界;反实在论则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虚构和方便的工具而已。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实在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说明。以作为世界观的语境论为基点,得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不存在,数学是表征而非描述物质世界。
30.数学本质的语境论解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2期,康仕慧
【摘要】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当代数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象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研究一些独立的个体对象,结构主义主张数学本质的核心是抽象结构。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对数学本质给予了新的解释--在形而上学层面,数学本质是概念;在数学实践层面,数学本质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数学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问题。
31.量子测量的理论语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赵丹
【摘要】测量总是与理论语境相关,测量与理论间的互动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发展。文章首先区分了测量理论语境的不同层次,然后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为例,论述了其原理理论语境--旧量子论,操作理论语境--电磁理论,与解释理论语境--量子力学;最后分析了理论对于测量的制约、生成和解释作用与测量对于理论的反作用,包括检验功能和再语境化功能。
32.一种新的科学哲学理解方式--全国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赵丹、康仕慧
【摘要】2010年11月13日至15日,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内首届语境论与科学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就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纲领及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提出了太原共识。
33.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现状及其述评,哲学动态,2011年4期,程瑞、郭贵春
【摘要】作为物理学哲学中与量子力学并重的一个领域,时空实在论在西方物理学哲学界一直受到热切的关注,而其以对时空实在性的理解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特点,也使其成为当代科学实在论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根基之一,与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紧密联系了起来。因此,对时空实在论发展现状进行述评,不论是对于物理学哲学还是科学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4.时空语境实在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程瑞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时空语境实在论的观点。首先分析了当代时空实在论发展的特征,确定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目标,进而确定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本体论基础,构造了时空语境实在论对时空实在的理解模式,最后阐明了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方法论特征。
35.弦理论与卡-丘流形的结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4期,冯晓华、高策
【摘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尤其是两次革命的推进,弦理论成功地成为了目前最唯美、最有前途的描述宇宙的理论。其中引发第一次革命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一个数学上存在已久的卡-丘流形被发现对弦理论有用并被引入弦理论中;就是十年之后第二次革命所引出的延续至今的M理论研究中,卡-丘流形依然是核心。弦理论与卡-丘流形的结合是整个弦理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工作。
36.医治城市文明的“现代疮疤”,瞭望,2011年2期,姚雅欣
【摘要】在以转型促发展的战略中,如何以制度利器确保中国城乡最后仅存的建筑免于覆灭的危机?如何培育并输出城市的精神能量?本文在此作了有益的探讨。
37.进化论的语境分析,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2期,赵斌
【摘要】进化论作为生物学哲学中的纲领性议题,对于它的解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模式。传统的概念分析方法对于生物学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生物学哲学研究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其弊端也逐渐体现。从进化论解释的多元性不难发现,语境在不同的理论或模型表征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用语境分析方法来进行进化论乃至生物学哲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8.生物学哲学的两种理论维度,哲学研究,2011年11期,赵斌、郭贵春
【摘要】现代综合进化理论通过或多或少带有隐喻性质的概念因果关系以及自然主义的解释,树立了完整的进化货全貌。这也是生物学哲学研究中偏重于概念研究的原因之一。抽象化的理论实体虽然以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解释功能完成了认识上的壮举,但是它所塑造的因果关系不但没有成为铁律,反而在分子生物学开创的新概念空间中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
39.从相对论到规范不变性原理--从剩余结构的观点看外尔和爱因斯坦之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4期,李继堂、郭贵春
【摘要】规范理论的创始人外尔,在1918年运用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的思想和方法,把“尺度相对性原理”同“运动相对性原理”相比较,大胆地提出了规范不变性原理,这勇敢的一步在得到了爱因斯坦由衷赞赏的同时,也遭到爱因斯坦的严厉批评,可贵的是外尔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自己规范不变性原理的思想。文章使用“剩余结构”理论详细分析了规范理论发展的这关键一步,有利于深刻理解规范不变性原理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问题。
40.索伯的自然选择模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张汉静、王志芳
【摘要】群体选择理论的提出受到很多进化论生物学家的质疑,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Elliott Sober)认为自然选择作为一个层次化的过程经常作用于群体选择的水平,从而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一种新范式,并为人类与动物行为的进化提供深刻启发,同时群体选择能够从群体水平的视角为文化进化提供坚实基础。
$$分页$$
41.认识语境与知识的客观性,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尤洋
【摘要】认识语境论在解决怀疑主义难题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也遭遇到相对主义问题的挑战。文章对认识语境论的主要构成以及与此相关的闭合论断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认识语境论与认识相对主义之间的关系。文章强调并指出认识语境论并不等同于认识相对主义,认识语境论的使用可以带来知识的客观性。
42.如何看待中国医学史与中医的海外发展--访伦敦大学维尔康医学史研究中心马堪温教授,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尤洋、郭明杉、王研
【摘要】马堪温,英国著名华人领袖、医学史研究专家,英国伦敦大学维尔康医学史研究中心教授,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英国医学针灸学报国际编委,著有《伤寒论新解》等多部著作。他长期关注于中西比较医学史研究以及中医名词术语的国际标准化问题,并积极推动中医文化在海外发展,近年来他深入思考了中医体系的海外发展道路。作者三人在英国剑桥学术访问之际,于2010年3月12日前往伦敦访问了维尔康医学史研究中心,并对马堪温教授进行了专访。
43.归纳推理与科学说明模型的语境解释,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5期,魏屹东
【摘要】归纳推理和科学说明是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语境论视角看,归纳推理是依赖语境的,其结论的或然性是由语境规定的;科学说明的模型包括D-N模型和I-S模型及其修正的C-R模型、S-R模型、D-N-P模型和C-C模型都是依赖语境的,也即都是在特定语境中做出说明的。因此,一切说明,只要它是语言表述的,都是受到语境限制的。
44.认知科学的功能主义本体论,晋阳学刊,2011年1期,魏屹东
【摘要】认知科学在运用计算表征模型探讨思维、记忆、知觉、推理、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这些认知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许多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本体论研究心理状态和过程的性质以及它们与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关系,包括:在表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如何详细说明心理和物理事件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人类智力的信息处理理论;具有某种内容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性质是什么;认知科学对内在经验的感受性能够提供怎样的说明。
45.布鲁尔“有限论”的扩展——对遵守规则理论的社会学解读,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樊岳红、魏屹东
【摘要】布鲁尔认为可把维特根斯坦看作与迪尔凯姆、韦伯、默顿等人并驾齐驱的社会学先驱,而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应用显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哲学伟人之一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后期理论,特别是遵守规则等概念进行了社会学角度的阐释和引用,布鲁尔的社会学有限论就是在遵守规则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解读。
46.鲁滨逊能遵守规则吗?——关于个体论与集体论之争的解决,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2期,樊岳红、魏屹东
【摘要】基于维特根斯坦的遵守规则理论,以鲁滨逊为例,分别论述了个体论者麦金和集体论者布鲁尔对于一个与世隔绝的鲁滨逊是否能遵守规则的看法。对于个体论者和集体论者来说,他们都认为与世隔绝的鲁滨逊能遵守规则,虽然前提一致,但产生的结论却大相径庭。对于个体论者来说,遵守规则的前提只不过是基于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意图,而对集体论者来说遵守规则必须是可共享的,它离不开社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47.抽象代数中的科学理性与数学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期,王保红、魏屹东
【摘要】以抽象代数中的几大重要系统为考察对象,从抽象代数的建立与拓展、系统建构的逻辑基础切入,探讨抽象代数所蕴含的科学理性,并由此分析抽象代数所体现的数学结构的简单美、理论建构美和理论现实美,从而揭示抽象代数的臻美取向与人文底蕴。
48.框架问题的机制化实现与具身化进路--表征主义和反表征主义的困境与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3期,魏屹东、常照强
【摘要】心灵表征理论较易机制化,但在处理框架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困难。针对心灵表征理论的这个问题,德雷福斯等人提出了反表征主义的海德格尔式的具身理论。具身理论虽然可以解决框架问题,但它还处于隐喻阶段,如何使它实现机制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49.科恩的语境论科学观,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3期, 苏玉娟、魏屹东
【摘要】科恩的科学观是一种语境论科学观。科学本体来源于历史语境,科学发展是历史和科学语境中科学观、传统与进步的更替,科学价值体现历史、科学和社会语境中科学对相关科学、社会和民众的多元功能性。科恩的语境论科学观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性、语境广义性、证据性和方法的多元性。
50.试论科学编史学的语境化综合,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3期,魏屹东、王保红
【摘要】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51.心理表征隐喻与框架问题,学术月刊,2011年4期,魏屹东
【摘要】心理表征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隐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式,也是一种认知和表征手段。心理表征的根隐喻主要有两种:一是逻辑隐喻,另一是比例模型隐喻,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前者具有解释思想序列的保真性、解释的系统性、抽象表征性和描述性特征,后者具有易操作性、结构同一性、可测量性、易理解性和对框架问题的免疫性特征;前者通常会遇到框架问题,后者则对框架问题有免疫性。而仅依据内在和外在表征的区别来说明这两种隐喻对框架问题的敏感性是有问题的,因为这太依赖于固有和任意约束的区别。认知科学家常常以这两个隐喻为前提,试图通过机械化形式实现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而这些也正是科学哲学家极为感兴趣并提出质疑的症结所在。
52.科学分类的维度分析,科学学研究,2011年9期,魏屹东、王保红
【摘要】科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其分类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科学概念本身的界定出发,运用维度分析对科学从一维到六维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维度的科学的内容、依据、目的、意义和趋向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各种维度下的科学分类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其整体结构。一维分类是对“什么是科学”问题的回答;二维分类包括大小科学、软硬科学、纯粹与应用科学;三维分类通常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四维分类是在三维基础上加上交叉科学;五维分类是形式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六维分类有哲学、符号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和文化科学。
53.遵守规则与人工智能--维特根斯坦与图灵人工智能理论的交集,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魏屹东、樊岳红
【摘要】图灵是倡导机器人工智能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则是主张没有适当的历史环境、机器不可能有智能的第一人。维特根斯坦和图灵在遵守规则理论上有过争论。维特根斯坦认为机器是不能思维的,计算的机器能计算是因为其本质是人在机械式的遵守规则,而图灵主张机器是能思维的,机器机械式的遵守规则能替代规范化的标准。在图灵的观念中,机械式的遵守规则与遵守一种机械式的规则是等同的。
54.“中文屋”论证过程与目的类比关系分析,人文杂志,2011年5期,魏屹东、杨小爱
【摘要】目前学界对中文屋论证的反驳大致采用了四种思路:形而上学预设的错误,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衍生结论的不合理性,否定其论证目的。我们从塞尔提出中文屋论证的目的出发,运用逻辑手段,挖掘中文屋论证过程和论证目的间的类比项及关系,然后依据塞尔提出的类比条件,分析这些类比关系的有效性。通过分析揭示,中文屋论证过程与论证目的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进而也就否定了中文屋论证目的达成所必须的三段论,从而导致通过中文屋论证过程无法推导出塞尔要证明的目的。这是中文屋论证与生俱来的逻辑缺陷。
55.国内外数学史学科的建制化及其启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3期,王保红、魏屹东
【摘要】国内外数学史研究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数学史走向独立的学科发展并实现学科建制化却是在20世纪70~80年代.通过论述国内外数学史学科建制化的背景、数学史学会的建立、数学史杂志的创建、数学史奖和数学史基金的设立等,廓清了国内外数学史学科的建制化历程,并对国内外数学史学科建制化做比较分析,从而透视国内外数学史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56.怀疑论难题与认识的语境论的解决策略,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魏屹东
【摘要】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认识论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语境论与怀疑论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认识的语境论认为,知识的形成与确证是依赖语境的,也即,知道还是不知道某个命题的意义在语境中是能够确定的,怀疑论则认为知道还是不知道与语境无关,知识不能确证,并举出各种例子如斑马案例予以反驳。为此,怀疑论者提出了怀疑论难题挑战语境论的主张,语境论内部则形成了诸如条件语境论、相关选择语境论等来回应怀疑论。无论双方争论的结果如何,怀疑论难题的提出为认识的语境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极大地推进了认识论的发展。
57.心身难题的寓身解读, 哲学动态, 费多益
【摘要】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乃至整个认知科学中,寓身认知已经成为一个逐渐凸显的话题。寓身认知的英文表述是embodied cognition,按照其所表达的“心寓于身”、“身心合一”的观点,我们把它译作“寓身认知”。与经典认知研究相比,寓身认知最重要的理论洞见就在于:认知主体从物理装置与生物大脑扩展为包含大脑在内的活的身体;无论是知觉还是抽象思维等认知活动,都深深植根于身体活动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寓身认知已经从哲学思辨走向实证探讨,不少实验心理学家开始从寓身的角度看待认知过程,许多心身问题也支持了寓身认知的基础假设。
58.智力的本土性及文化约定,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2期,费多益
【摘要】传统的智商学派受实体论影响,试图提供具有普适性的智力评价标准,然而所谓的文化公平测试却依赖于对特定文化中社会规范的理解程度。跨文化研究表明,智力只有在同质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进行比较,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智力模式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区别。智力是一种约定概念,因此更可能的是在其出没的场所勾画出它的踪影或描绘出它的性质。脑成像研究为此提供了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原被认为只在社会范畴有意义的文化背景延伸到简单的知觉判断和基础运算,且文化认同感越强大脑功能组织所受影响就越明显。
59.从“无身之心”到“寓心于身”--身体哲学的发展脉络与当代进路,哲学研究,2011年2期,费多益
【摘要】传统西方哲学接受了笛卡尔的遗产,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的、二元论的基本构架。在笛卡尔那里,心灵和身体之间虽然存在一个密切的互动,但它们是两个本质不同的存在物:身体代表着感性、偶然性、不确定性,心灵则意指理性、真理、稳定性、确切性。因此,这两个领域是被各个不同的学科分别提出来的--身体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主题,而心灵则成为人文科学的主题;最终,那些试图解释自然和社会、身体和心灵、环境和文化中的各种各样事件的学科彼此隔绝,并变得专门化。
60.晚清科技传播模式变迁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2期,贾争卉、杨小明
【摘要】晚清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时期,也是西方科技在中国迅猛传播的一个关键阶段。本文从科技传播的角度,对晚清科技传播模式的变迁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科技传播模式经历了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嫁接式向戊戌变法和新政时期的移植式的转换。
$$分页$$
61.“矩”: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安清翘科学思想初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2期,贾争卉、杨小明
【摘要】清代中叶特别是乾嘉考据学派之后,实学蔚为一时风潮。在改造、发挥朱熹理学数乃是分界限处以及总结、融会易学象数和义理两大解释传统等基础上,我国清代学者安清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矩,以之作为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出发点,并贯融于其数学、天文和乐律的研究之中。文章首次对安清翘的科学思想进行了探讨,发掘了矩的实证、数学化以及机发论的特征,认为矩的世界观是从理实交融到理数合一的自觉跨越,相应的絜矩的方法论是对传统格物的一种超越。
62.城市自组织演化及其根本动力研究——以古城阆中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4期,何跃、马素伟
【摘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作为四川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具有浓厚的历史、社会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价值。在古城形成、演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组织作为一只无形的手贯穿始终。在回顾古城演化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形成的自发性、城市演化的非他律性以及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城市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这三个层面分析探讨古城的自组织演变发展过程。最后探讨了古城阆中的自组织演化给予我国当下城市演化发展的重要启示。
63.两周中原与楚漆器艺术中的科技比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1期,吴文清
【摘要】我国自古拥有丰富的漆树资源,漆器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周时期中原与楚两大文化系统影响下的漆器不仅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科技工艺。从艺术中的科技这一独特视觉对分别代表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漆器进行比较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64.约翰•比克尔的元科学还原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1期,邢如萍
【摘要】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生物的智力生活与特殊神经中的细胞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以此为依据,比克尔认为这些实验研究成果直接证明心理状态向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比克尔引用的长期记忆向细胞-分子机制的还原只能支持部分还原,并不支持他过强的整体性还原主张,因为实验事实证明分子通道既非长期记忆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65.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践行转型跨越发展——基于山西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1期,毕晋锋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从技术创新理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山西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提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建议。
66.中国古建筑营造形式及用材的嬗变过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梁变凤
【摘要】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土石结构到砖石结构,木框构架结构,多层砖石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斗拱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古建筑尤其讲究装饰、借景、色彩、材料等,讲求天人合一。
67.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画墓,文物,2011年2期,韩炳华、霍宝强
【摘要】200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兴县康宁镇红峪村发掘了一座壁画墓。墓葬坐西朝东,由墓道、封门石、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墓室为八角形,为夫妇合葬墓。墓顶和墓室皆绘有壁画,包括花卉、鞍马、墓主夫妇对坐图、备茶图及孝行故事等。西壁墓主夫妇之间有一牌位,题有墓主武庆及其妻景氏名字,其后座屏上题传马致远所作《天净沙.秋思》。西南壁上题记中有元代至大二年(1309年)纪年。
68.从最小作用量原理探讨古建筑的和谐性,系统科学学报,2011年1期,梁变凤
【摘要】中国古建筑,特别是古庙宇、园林、民居等建筑的设计思想以及建造技术,都能尽量做到选址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同时考虑了按省工省料的思想进行运作,符合节能省时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古建筑在明清时期的设计思想与建造技术要比唐宋时期臻于完善,设计法规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建筑物的建造特点,唐宋时代至明清时代的400多年间,具有中国特色的斗拱使建筑结构与建造发生了很大改进。
69.宋代易学视野下乾卦卦义考--乾卦之阴阳自然观,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辛翀、姚琳焱
【摘要】宋代易学立足于象数,着眼于义理,进而穷究阴阳互动的自然观思想,并以阴阳为核心指涉,铸造了诠易的向度结构框架。其中乾卦卦爻辞所涵摄的阴阳互动思想,集中地彰显出乾卦卦体之所主及爻义之内在逻辑,流射出乾卦阴阳互动关系的结构程式和理路模式。
70.低碳经济背景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动态推进模型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年6期,李志强、姚逊、温建芳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新趋势,其核心动力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为类似,因而本文通过引入生物学中解释不同生物种群共生的logistic模型,描述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在独立、竞争和协同模式下动态推进经济发展达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并给出动态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及其经济意义。
71.右卫古镇聚落与民居形态浅析,南方建筑,2010年6期,王金平、成春朏
【摘要】山西的民居聚落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颗历史明珠。本文所探讨的右卫古镇是曾经的军事重地、商贸集散地,通过对其区域特征和历史背景的分析来探讨右玉的聚落形态特征和民居形态特征。聚落形态特征鲜明,选址合理,用险制塞、择水而居;布局严谨,从点、线、面出发;街道秩序井然,以十字街为中心;防御建筑俱全,易守难攻。就其民居形态特征而言,多为砖木结构,墙体和屋顶较为厚重,院落基本为四合院形式,艺术形态丰富。
72.山西省社区科技文化发展对策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7期,杨静
【摘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在社区群众中的普及,使群众掌握基本的科技技能,推进社区科技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山西省社区科技文化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研究,探索了提高社区公众科技文化素质的具体实践措施和途径。
73.科技创新文化浅论,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8期,权瑞华
【摘要】科技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的文化土壤和内在驱动力。科技创新文化的积累和沉淀过程既是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科技创新文化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促进和引导科技创新文化建设。
74. 科研伦理审查在中国——历史、现状与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8期,邓蕊
【摘要】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进行伦理审查是保护受试者、保证科学研究正当性的重要实践路径,也是当代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伦理审查制度自引进中国以来,却体现出与其在西方社会建立起来的原有状态不同的特点。通过详细分析中国的伦理审查在心理、机构、文化、制度方面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儒家文化因素,进而反思伦理审查在中国的发展应该培养儒家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化视角。
75.晋商聚落市居空间环境与店铺民居形态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4期,高兴玺
【摘要】现存晋商聚落数量众多,保存较好,价值极高,也颇具特色。由于山西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殊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市居空间环境及店铺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地域风貌,体现了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形态,阐释着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系统。晋商聚落从市居空间环境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建筑形式等方面实现了传统民居的变异,将市集与民居巧妙地联系起来,合理地解决了市集与居住这两种空间动与静、开放与私密的矛盾,丰富了聚落的空间层次和环境景观,对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76.关于分子结构概念的语境依赖性之对话——语境论的化学哲学初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4期,桂起权、邢如萍
【摘要】1.以两性物质例示化学分子的语境依赖性,并切入场有哲学和语境论哲学;2.布特列洛夫、凯库勒和范霍夫等人对“立体结构”概念之贡献,再结合刘易斯共价键理论,形成刚性化的经典分子结构模型;3.鲍林“共振论”:从刚性分子结构到动态分子结构的进步;4.分子结构:走向量子实体的语境实在论和整体论理解。
77.十二平均律:从江永和安清翘看朱载堉的思想源流, 中国音乐,2011年2期, 贾争卉、杨小明
【摘要】十二平均律,是中国古代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发明。但关于朱载堉是如何跳出中国传统“三分损益”的藩篱从而发现等比的生律关系,长久以来却聚讼纷纭。本文从朱载堉之后的江永和安清翘出发,对“十二平均律”进行共同文化语境下的发掘后认为:一、朱载堉对生律的比例关系的发现,可能受到基于中国传统勾股理论基础上的方圆相函图的启发;二、朱载堉从三项等比数列求中项(开平方)到四项等比数列求中间两项(开立方)的突破,应该是从等差数列对应变换过去的;三、朱载堉关于平均律优于三分损益率的论证,更符合中国传统的简单、和谐自然观。
78.新时期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姚逊
【摘要】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性气温变暖,世界各国为解决气候问题广泛采用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以应对。文章对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关注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论,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并分别对产业格局下与国际格局下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文章认为低碳经济发展能够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调整,继而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79.农业现代化视角的欧盟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赵小平、苗荣
【摘要】拥有丰富地理标志资源的欧盟率先将地理标志作为一种产业政策工具,通过共同农业政策的运用,大大加速了其农业现代化进程。地理标志资源丰富的中国应借鉴欧盟经验,积极保护地理标志,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相关立法,加大补贴力度,发展多功能农业,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80.STS视域下创新型企业内涵分析与特征描述,山西科技,2011年3期,赵云波
【摘要】基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视角,系统分析了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并对其特征做了初步的描述,以期有益于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开展。
$$分页$$
81.山西岢岚县乔家湾龙山文化晚期遗址,考古,2011年第9期,王晓毅
【摘要】岢岚县乔家湾遗址是在建设山西忻州至保德的高速公路时发现的。2009年4-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2025平方米,获得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82.山西太阳能光伏技术现状和对策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5期,张峰
【摘要】分析了山西省发展太阳能清洁能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评价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经济效益,展望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前景,为山西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83.永济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芦笋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7期,丁萍
【摘要】阐述了永济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芦笋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具体措施,指出了芦笋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永济市芦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84.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1年第3期,尤洋、殷杰
【摘要】文章分上下两部分详细阐明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定位、涵义与划界标准,指出社会认识论是认识思维社会化与集体化思想应用于认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当代认识论研究中极富价值的研究方向与领域。本部分(下)探讨了社会认识论与知识社会学、社会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划界标准。文章对社会认识论自身特征作出了系统的分析,借以明晰社会认识论的合理论域。
85.新绛稷益庙壁画中的农业科技文化,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史宏蕾、杨小明、高策
【摘要】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以其独特的题材形式在众多的山西寺观壁画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画中表现的古代农事与农具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活动的重要图证史料。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含量促使它成为古代农业科技史之饕餮盛宴。
86.“源流”、“体用”之辩——评严复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1年第6期,赵云波
【摘要】中西交通中,近代科学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经由部分具有开放精神的士人的阐发成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引进西学的理论,它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科学移植入中国的历程,具体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看法,但其理论的应时性也为它们最终嬗变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埋下了伏笔。对此,严复基于对近代科学的切身体察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炙热关怀,对两种对待西学的观点进行了条剖缕析与批判,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87.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第6期,李红、高丽,
【摘要】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88.稷益庙壁画中的农业祭祀礼仪与科技文化考, 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史宏蕾、杨小明
【摘要】民间对大圣大贤的崇拜更多的是用传统的庙祀形式表达对圣人贤人的追念,这是民间崇拜的独特形式。稷益庙壁画的祭祀主体是“三圣”,东壁“三圣”为“黄帝、伏羲和神农”,西壁“三圣”为“大禹、后稷和伯益”。
89.公共财政与企业科技创新, 财政研究, 2011年第11期,董为民
【摘要】公共财政与企业科技创新是多年来各界关注并深入探究的领域,在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和国家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实现公共财政的作用来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亟需给出切合实际的思路。本文试从科技创新的内涵、财政支持的模式和领域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起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