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2005-2006学年中心主要论文摘要

时间:2006-07-03

   1.“语境”研究的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 04期,郭贵春 
  论文摘要:随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为核心的内在论者的科学哲学,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隐入了难以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以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为主流的外在论者的科学哲学,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走向了极端的相对主义。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地反思与探索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开辟本栏目的宗旨在于,为学界同仁搭建一个讨论与争鸣的平台,以推动和繁荣我国科学哲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2.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04王姝彦 郭贵春 
  论文摘要:“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3.从信息传输看量子测量过程,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09期,郭贵春、赵丹 
  论文摘要:量子测量难题的解决中对于量子测量过程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量子测量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入手,在区分实在信息与意识信息的基础之上分别分析了测量的实在过程和测量的表征过程,进而认为量子测量是实在信息的转化和传递过程,也是意识信息的转化过程,并从破坏性与非破坏性的统一引出一种客观的信息保持性测量——量子非破坏测量。 

  4.论“是”的意向构造性,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05期,杜建国、郭贵春 
  论文摘要:“是”通常被人们看作系词,只起联结作用。实际上它具有显现的意义。在显现是者的过程中,意识活动构造并凸现意向对象。本文通过对“是”的意向构造性的分析,阐述了它的涵义、特征和意义。 

  5.科学隐喻:“超逻辑形式”的科学凝集——论科学隐喻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态,哲学研究, 2005 07期,郭贵春、贺天平, 
  论文摘要:随着“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不断演进,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隐喻在自然科学中的方法论地位越来越受到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重视。科学隐喻不仅以一种“超逻辑形式”的科学语言被广泛使用,而且以一种“超逻辑思维”的研究方法。 

  6.研究式地解读科学人文经典,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10期,任定成 
  论文摘要:本文在表达作者主编《科学人文读本》的理念和总结有关教师使用这个读本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模式。作者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知识形态的解释层面、器物形态的技术层面、精神形态的态度和方法层面、组织形态的建制层面、与背景和效果相联系的社会层面。按照这5个层面,并且联系科学生活和相关的社会生活,作者设计了由8个板块组成的阅读框架,以此选择科学人文经典读物。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分析地、扩展地、研究地解读这些读物,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科书。 

  7.认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文史哲, 2005 02魏屹东 
  论文摘要:认知科学与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科学根源于哲学,同时又包含着许多哲学问题;在理论上,认知科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计算表征主义综合的范式更替;在方法上,表现出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变。 

  8.当代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及其成因,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4期,魏屹东 
  论文摘要:科学哲学在20世纪的蓬勃发展中,形成了逻辑经验主义、批评理性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和后历史主义众多流派,先后经历了“语言转向”、“解释转向”、“修辞转向”。“修辞转向”之后,科学哲学似乎走到了尽头,清晰的思想发展脉络模糊了,研究趋向不明显了。 

  9.走向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4期,成素梅 
  论文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论域空间由重视辩护的语境(,证实新观念的方式)扩展到重视发现的语境(,产生新观念的实际过程);研究方法由对科学陈述与概念的逻辑分析,扩展到重视科学实践的语境分析。 

  10.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与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框架的浮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5期,姚雅欣、高策 
  论文摘要:梁启超任职清华国学院导师期间,完成著作并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其中他首次确立“自然科学史”的地位,明确“自然科学史”与中国文化专史、学术思想史以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层级关系,沟通科学、技术与新史学的内在联系。在明清学术史研究中,梁启超初步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史,从社会、文化的意义上检讨中国科学技术的历史与现状。他力求通过促进科学文化传播,实现建构中国“学术社会”的理想。这构成其科学文化学术实践的一部分。

  11.产业群:概念解释与发展阶段划分,经济问题探索,200510期,郭淑芬、高策 
  论文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产业群已有概念解释基础上,提出了对它的另一种解释,认为现代意义的产业群既具有产业的和区域的一般特性,更具有专有技术集聚发展的本质特性。它是指相关联的企业与其支持性组织、辅助性组织与机构在一定地域集聚而成的、能够获得不断的某专有技术进步的一个开放系统。其次,分析了产业群产生的充分与必要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群进行了三大发展阶段的划分,即产业群雏形、准产业群、产业群。 

  12.语境分析方法的起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4期,殷杰 
  论文摘要:语境分析方法是当代分析哲学运动的基本诉求之一。这一导源于弗雷格的方法论原则,随着“在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哲学的兴趣逐渐从句法学转移到语义学,进而转移到语用学”,它基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意义更为突显。然而,由其而致的“语境”观念,原本可以作为理论基点,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中诸多问题进行重新的求解,但由于语境原则,即便弗雷格也没有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自己的理论建构中,从而未能发挥其独特的方法论功能。更为甚者,长期以来,由于多数的分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都对语境分析方法漠然视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分析哲学、语言哲学和逻辑主义的科学哲学逐渐式微,走向了自我消解的路途。在今天,当我们朝向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重新认识到语境分析方法之于科学哲学的重要意义时,首先需要做的,无疑就是从其起源上,探究弗雷格概念逻辑定义三原则的内在关系,真正厘清语境原则的方法论向度。

  13.视域与路径:语境结构研究方法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5期,殷杰、韩彩英 
  论文摘要:语境的结构是指相对于语言符号的语境系统的各种组成因素及其在制约语言的程度上的顺序和它们的组合方式。基于对语言社会性文化性的认识,语境系统就是多维的动态结构模式;而语境结构的静态理论模型,在总体上就应当是具有多个角度、层次和层面的三个基本维度的多维结构模型。语境结构建构与结构性研究要从语境与文化系统、语言与具体语境结构、语境系统与语言主体三种基本关系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并且,讨论语境系统的结构自然离不开与自然系统、文化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基本参照系关系的讨论。语境研究首先要将对语言的审视推到语言存在的文化基底,重复、再现语言的演进过程,从而从进化重演过程中重构语境结构。 

  14.从语义学到语用学的转变――论后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哲学堂,殷杰,郭贵春,2005年第10 
  论文摘要:本文立足于20 世纪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全面展示了卡尔纳普模式和戴维森模式的理论本质和哲学特征,分析了从语义学向语用学转变的内在动因和哲学意义,指出发生在后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科学逻辑向科学语用学转变的趋势,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后分析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15. 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变迁的瓶颈约束与创新途径 ,管理世界,2006年第2期,牛仁亮,高天光 
  论文摘要: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很多,但制度上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本文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制度创新途径和对策。 

  16.技术转移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经济问题,20066期,陈永奇 
  论文摘要:主要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从技术引进的战略选择、技术选择、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技术转移主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目的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7.孵化器内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问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6期,高天光 
  论文摘要:通过对孵化器内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知识溢出在维系企业集群存在和发展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探讨了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可能存在导致知识溢出的负效应及其对企业行为和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8.人工智能与智能进化,20053期,2005年第3期,郝宁湘,郭贵春 
  论文摘要:人工智能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智能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未来人类智能进化方式的改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促使人类智能的进化方式发生进化。 

  19.论海德格尔对数学的哲学沉思,人文杂志,2006年第160期,郝宁湘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数学因素”与“数学筹划”的介绍和分析,论述了海德格尔关于数学的哲学思想。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关于数学的哲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一是关于数学本质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因素”这一概念的词源学讨论而展开的。二是关于数学对科学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对“数学筹划”这一概念的讨论来揭示的。 

  20.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5期,邢润川、韩来平 
  论文摘要: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21.女性主义经验论科学哲学评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11期,洪晓楠、郭丽丽 
  论文摘要:女性主义经验论是女性主义对科学批判的女性主义认识论形式之一。它继承了传统经验论的一些观点,同时又对其进行改造。它将科学批判的目标指向了“坏科学”,对主流科学进行修正。在知识的构想中,女性主义经验论强调通过妇女运动努力实现“好科学”的目标。 

  22.论文化进化对心智发展的影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5 06期,秦秀娟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生活习惯,或者文化就是生活方式。心智是认识科学中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试从文化层面论述心智的发展。一是心智的文化内涵;二是文化对心智的影响。 

  23.技术形成与技术伦理,科学管理研究, 2005 06,李艳红、张培富 
  论文摘要:技术决定论对技术形成的解释造成技术伦理主体缺失,但在技术应用阶段转向技术个体伦理又面临诸多困境。从SST研究出发,关注技术发展涉及的诸多社会冲突,面对复杂的道德关系,技术社会伦理成为化解冲突危机的理性力量。我们需要培育和运用一种以个体伦理与社会伦理相结合为内涵的道德实践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24.品牌资产的测量方法:从财务与顾客基础两个角度,商场现代化, 2005 28期,张家麟、余嘉明、刘丁己  
  论文摘要:建立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品牌资产(Brand equity)的测量也一直是市场营销研究者相当重视的话题。然而,由于品牌本身具有无形性与抽象化特征,目前并无公认且适用于各产业的测量方式。品牌资产的测量主要根源于品牌资产的来源与构成,本文从财务和顾客基础两方面,对过去二十年来有关品牌资产的测量方式进行了回顾和讨论,并给出了的建议。 

  25.品牌营销新法宝:赞助运动员担任品牌代言人,商场现代化, 2005 25期,张家麟、刘丁己、余嘉明    
  论文摘要:企业赞助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运动赞助是企业赞助中最常见且所占比例最多的方式。其中赞助运动员担任企业品牌代言人是国内外所共同认可的一种常见方式。本研究建议,企业可以考虑多采用赞助这种体育营销方式。在赞助运动赛事与体育组织的部分,建议投入较长时间持续赞助,赞助的效益才能成功浮现;而在采用赞助运动员担任品牌代言人战略的时候,要能够选择与该企业产品(服务)性质匹配度较高的代言人,并且运动员的代言人可信度必须比较高,对消费者才会比较有说服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促进消费者购买意愿。 

  26.试论人工自然建设的两大根本方向,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6期,巨乃岐、邢润川 
  论文摘要:人工自然的建设在今天有着两个根本性的发展方向,即球内发展方向和宇宙发展方向。两大方向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实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基础性与发展性、互动性与互补性的关系。 

  27.数学的语境解释及其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6期,康仕慧 
  论文摘要:语境分析作为科学理论解释的特定分析方法是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说语境分析已经在物理理论的说明和解释中得到了成功的移植,那么,对最为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体系本身的发展是否也可以通过语境分析得到阐明呢

  28.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与意向解释的方法论重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6期,王姝彦 
  论文摘要:科学哲学的理性发展有着其显然的、清晰的脉络,即“以‘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这三个环节为基点和中枢,展示了哲学思潮演化的历史进程、趋势定向和理性重建的模型及其各种特征” 

  29.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6期,魏屹东 
  论文摘要:科学哲学在20 世纪的蓬勃发展中,形成了逻辑经验主义、批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和后历史主义众多流派,先后经历了“语言转向”、“解释转向”、“修辞转向”。“修辞转向”之后,科学哲学似乎走到了尽头,清晰的思想发展脉络模糊了,研究趋向不明显了,难怪费耶阿本德悲观地说,科学哲学只有伟大的过去而不再有辉煌的未来。 

  30.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关于技术理性及其批判的几点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05期,巨乃岐、邢润川 
  论文摘要:技术理性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和典型的理性形式。一方面,技术理性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人类理性,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追求物质目标、满足物质需求是技术理性的永恒的和第一的旨趣。技术理性的这种旨趣标志着人的一种敞开状态,标志着人与自然的“交往”和主客体的统一。另一方面,技术理性并不追求单纯的手段或目的,而是把社会合意性、科学合理性、自然必然性整合到手段有效性中去,它既追求功效又内含目的,既追求物质手段又关涉知识储备,既基于自然又面向社会,既表现自然必然性又实现主体目的性,既追求理想讲究效率又注重条件善于妥协。因此,从其实质看,技术理性是人类多种理性的某种合取,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是客观理性与主体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科学理性与经验理性的某种统一,是不断发展着的具有综合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的一种实践理性。再一方面,技术理性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理性和核心理性,是贯穿人类实践活动始终的最基本的理性形式,也是人之为人、社会之为社会、实践之为实践的典型特征和根本标志。 

  31.安清翘关于岁差的认识,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 03期,杨小明、李树雪 
  论文摘要:岁差是中西天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概念。19世纪初的中国学者安清翘对流行于我国明清直到鸦片战争之后的托勒密的岁差理论予以了反驳,并由此独立于近代西方建立起地心体系下关于岁差原因的解释,即黄道轴周日沿自东而西即逆时针的左旋方向自转(本体正转)一周的同时也绕北极自东而西圆锥形地公转(斜转)一周,由于这种自转稍迟于其公转,作为相对运动的结果,反而是黄极环绕北极(赤极)的缓慢东移,这就是岁差产生的原因。就视运动而论,安清翘关于岁差的解释与现代的岁差理论其实是一种相对运动的关系,即北极绕黄极转和黄极绕北极转在效果上是等价的。 

  32.共同基金中个人投资者细分变量研究综述,商业时代, 2005 29期,张家麟、余嘉明、刘丁己 
  论文摘要:个人投资者已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共同基金投资者的主体。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也将顺应这一趋势。作为市场研究的基础,个人投资者群体的细分在基金营销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人口统计特征、投资知识、行为和心理3个方面回顾了国外相关学者在个人投资者细分变量及其测量上的研究成果,并作了相应评述。 

  33.证伪主义、历史主义与企业决策选择,兰州学刊, 2005 05期,曾静 
  论文摘要: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不仅对哲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也对企业的决策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论运用到对企业决策的指导上来,将会受益匪浅。 

  34.科技视野下的“三农”问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6期,张小刚 
  论文摘要:当前“三农”问题已构成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既需要从实践层面也需要从学术层面对其进行学理的分析。从科技与农业、科技与农民两个维度审视了“三农”问题,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些有借鉴作用的建议和对策,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5.当代西方数学哲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4期,刘杰 
  论文摘要:当代西方数学哲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它们在本质上都与数学哲学的基础性问题相关,而很少涉及数学或数学知识的历史性发展。从整体上看,西方数学哲学家们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对经典观点的讨论、批判与提出新的理论和学说上,新旧之间形成了动态地恰当平衡。 

  36.语境实在论与相对主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4期,程瑞 
  论文摘要:近年来,语境成为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语境分析方法也成为一种现实的方法论趋向。人们试图把语境作为语形、语义和语用结合的基础,在语境的基底上去透视、扩张和构建整个语言哲学的大厦,甚至对整个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因为语境分析方法不仅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明显

  37.语境与意向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 04期,杜建国 
  论文摘要:语境概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社会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在科学哲学发展的今天,语境分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成为指示现代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一个标志。 

  38.关于理工类学生科学史教育的几点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04期,董亚峥 
  论文摘要:科学史在沟通人文与科学、发扬科学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我国理工类大学的教学中,科学史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院校应把科学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 

  39.试论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能量作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何强 
  论文摘要:在人与自然的双向关系中,社会起到了一种媒介和能量放大器作用,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成就了人的认识能力,而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通过社会来进行,同时自然界对人的各种警示通过社会媒介传递给社会个体,促使其行为改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注意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 

  40.AB诳应解释的语境依赖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成素梅 
  论文摘要:文章围绕A - B 效应解释中存在的基本问题,通过对爱因斯坦所理解的定域性概念的简略考察,以分离性假设和定域作用假设为前提,提出了有关非定域性概念的三种不同理解方式,揭示了解释非定域性现象的一个新视角,论证了A - B 效应解释的语境依赖性。 

  41.论海德格尔对数学的哲学沉思,人文杂志,20062期,郭贵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数学因素”与“数学筹划”的介绍和分析,论述了海德格尔关于数学的哲学思想。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关于数学的哲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一是关于数学本质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对“数学因素”这一概念的词源学讨论而展开的。二是关于数学对科学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对“数学筹划”这一概念的讨论来揭示的。 

  42.数学是逻辑吗?——论数学的逻辑主义基础,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2期,刘杰,郭贵春 
  论文摘要数学与逻辑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数学哲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们对数学基础的研究能否深入。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提出数学可化归为逻辑的观点受到了哲学界广泛的关注和批判。文章试图通过剖析逻辑主义的基本论点,进一步揭示数学与逻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指出数学不只是逻辑。因为我们认为非直谓定义、集合论的无穷公理在数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二者却不容于逻辑。因此,数学比逻辑有着更宽泛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43.孙中山科技发展思想论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张汉静 
  论文摘要孙中山是一位既受过西方科学技术的熏陶、又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状况的科技思想家。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走“科技兴国”之路。要发展科技需要有科学技术哲学观指导,需要引进和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还需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44.意向解释的自主性,哲学研究,2006年第2期,王姝彦 
  论文提要:就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而言,“科学哲学的各个领域都在寻找一种跨学科的结合”,特别是随着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性从给定的学科性质中解构出来方法论的大融合与大渗透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异军突起在其科学地位重建的过程中展示出它们独特的、具有启迪性的哲学魅力。心理意向分析方法便是在这一趋势中凸显出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在许多哲学问题的解决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支撑与方法路径并与语境分析方法、修辞分析方法、隐喻分析方法等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今辩护科学实在论的重要的方法论战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阐明意向解释方法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科学解释中的自主性地位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45.科学哲学后现代思想的内生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第1期,杨建飞 
  论文摘要认为在现代科学哲学中,其后现代思想并非来自外部移植,而是内生于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自身的思想之中。历史学派科学哲学中的“怎么都行”等彻底自由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经验”、非中心化、自然主义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思想趋向。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