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2005年度主要学术论文及摘要

时间:2005-12-02

  1.量子引力时空语境分析, 郭贵春, 程瑞, 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
  摘要:量子引力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时空在物理学中到底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出现。超弦和圈量子理论的不同时空预设及其复杂的形式体系为人们理解它们的物理和哲学含义给出了方法论的启示。量子引力时空理论的纵向语境分析,表明了数学成果的现存性及对它的分析决定了时空理论形式语言的形式语境、语义语境及语用语境的变换;量子引力时空理论的横断语境分析,显示了量子引力理论提出的现实语境和对其进行求解的语境选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正是在量子引力理论所具有的语境预设的基础上,使人们看到了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时空理论把握的宏观与微观、单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哲学意义。

  2.量子世界的“测量难题”, 郭贵春 贺天平,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02期
  摘要:“测量难题”是长期困扰国内外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焦点之一。遗憾的是,它的内容和渊源很少有人系统地讨论过,竟然使这样的一个词在科学界堂而皇之地存在了快一个世纪。更甚者,它竟然让无数国内外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为之长 期喋喋不休。文章用历史主义的观点考察了测量难题中“题”与“难”的渊源和内涵。

  3.物理学史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研究传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桂起权,2005年第4期
  摘要:在科学哲学中,毕达哥拉斯主义的要旨是认为物理世界的奥秘在于数学的和谐性或基本对称性。通过科学史考察表明,这一思想不仅对近代天体力学中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对理解现代原子光谱学、相对论、规范场的规范对称性、粒子物理学等都有启发价值。自然规律内在的对称性始终是根本的。

4.量子力学哲学的新理解,山东科技大学学报,桂起权,2005年第2期
  摘要:我们的量子哲学共同体经过激烈争论一致认识到,必须将正统诠释中科学成分与哲学成分严格区分开来。不确定关系与玻恩统计诠释,本身属于科学成分,为各派所共有,是获诺贝尔奖的理由。唯有把“测不准性”与“几率性”看成单个粒子天生的不确定性,这种哲学理念才为哥本哈根派所特有。
  把量子哲学概括为量子测量、量子概率和量子关联这三个要害问题是合适的。难中之难是量子测量的疑难。按照冯•诺意曼的版本,正统解释=量子力学标准形式(即五大公理,包括可疑的投影假设)+可疑的冯氏本征态与本征值关联规则。症结在于在科学解释中不该引入主观因子。范•弗拉森则对测量提出模态解释,要点在于严格区分动力学态与值态。前者按波动方程作因果决定性演化,从初态到终态的转换完全确定(不需要非因果跳变)。后者(值态)是测量仪器指针所显示的值,它与终态间的模态关系本来就是统计概率关系。这样冯氏的两个疑点和错误就被消解掉了。

  5.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陈凡 庞丹 王健, 2005年 02期
  摘要:文章对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的议题与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阐述了国外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势,并就拉里•希克曼(LarryHickman)、安德鲁•费恩伯格(AndrewFeenberg)、唐•伊德(DonIhde)及村田纯一(JunichiMurata)对约翰•杜威(JohnDewey)的技术哲学思想的不同解析加以述评。

  6. 技术传播与文化整合,陈凡 马会端,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04期
  摘要:技术转移与传播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关技术的转移与传播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分别论述。从社会文化的层面阐述了技术的产生、形成、发展以及在地域之间转移与扩散时社会文化对于技术的整合 ,指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文化观念、文化主体以及文化圈层对于技术实现与社会融合时所表现的不同功能。通过系统地分析社会文化对技术的整合 ,深刻揭示了技术传播中受文化因素影响的重要性。文化因素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从哲学的角度阐发社会文化与技术传播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7. 反科学主义是有害的吗——基于自然主义的考察与辩护,李侠 邢润川,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 01期
  摘要:当前,有关科学主义思潮的争论已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但仍存在种种问题。有鉴于对科学主义的最新表现形式(即自然化认识论)的分析与考察,理应在当前对一种弱反科学主义提出辩护及倡导,以利于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多元性的形成以及竞争环境的培养。

  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研究,高天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01期
  摘要:国外及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在政策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经济欠发达的山西省通过政策创新来推动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文章就此提出了四条途径:1.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路创新;2.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机制创新;3.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度创新。

  9.关于确立科技知识分子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主体地位的思考,巨乃岐 邢润川,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03期
  摘要:确立科技知识分子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任务,它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先进生产力”思想的理论必然,而且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前提和实践需要。

  10.试析西北实业公司生产经营方式与经营绩效,张文锡 吴丽敏,沧桑, 2005年 01期
  摘要:西北实业公司是20世纪30年代阎锡山在山西执政期间经济建设的重要产物,其资本之巨,规模之大,涉及生产领域之广,产品品种之多,在当时华北地区首屈一指。公司从193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到1949年4月停办,历时十六载,对山西社会政治、经济,尤其是山西近代工业体系的形成影响至深。

  11.“是”——“存在”的显现——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一种解读,杜建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1期
  摘要:西文Being(德文Sein)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是”与“存在”等多种含义。学界大多数人只考虑Being(Sein)的各种单独用法,考虑如何将“是”和“存在”区别开,很少考虑“是”与“存在”的联系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是”与“存在”是密不可分的,“是”显现“存在”。只有把握“是”与“存在”的含义及其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海氏哲学转向的深层原因和必要性,把握海氏的哲学发展理路。

  12.近年林徽因传记写作及其研究理路,姚雅欣,齐鲁学刊, 2005年 01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林徽因传记的编写成为传记写作中的一个亮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对我们认识 林徽因的思想历程、精神结构和学术成就而言无疑是一项有益的事业,因此,对林徽因传记的编写状况进行系统全 面的梳理和研究将是有益的和必要的。

  13.广义技术初探——试论技术的四种基本形态,巨乃岐 邢润川,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01期
  摘要:狭义技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广义技术首先属于实践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既包括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和人类改造社会、改造主体的社会技术,也包括一切非生命物质所具有的自在技术和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本能技术。自在技术、本能技术、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是四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技术形态,彼此间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历时升迁发展与共时影响互补的关系。

  14.在“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之间——来自梁启超的科学价值论,高策 姚雅欣,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02期
  摘要:20世纪初,科学基础薄弱的中国与科学技术迅疾深入发展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如何汲取科学并克服科学发展之弊的关系上,梁启超捐弃了“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这两种单向度的极端态度,在营造适宜科学发展的文化场域的同时,倡导情感、信仰与宗教护佑理性价值的必要性。其科学价值论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促进科学理性、道德情感与审美理想走向圆融。

  15.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殷杰,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02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20世纪分析哲学的历史发展,从哲学方法论演变的视角上,阐述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产生背景、具体内容和思想差异,揭示出维特根斯坦哲学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语用学动因”,指出发生在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形成了从语形和语义分析方法向语用分析方法转变的趋势,构筑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后分析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16.认识活动实在性的语言符号表征,韩彩英 殷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2期
  摘要:认识活动实在性论题是关乎认识论基本立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而承认认知关系的实在性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关于认知关系这一事实,显然只能依赖于关于语言-符号的解释。语言-符号也就权宜之计地成为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普遍性和实证性的研究对象;当代认识论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认识活动之实在性推演为语言-符号的实在性。

  17.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陈凡 庞丹 王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2期
  摘要:文章对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的议题与内容进行了梳理,主要阐述了国外实用主义技术哲学研究的动态和趋势,并就拉里•希克曼(Larry Hickman)、安德鲁•费恩伯格(Andrew Feenberg)、唐•伊德(DonIhde)及村田纯一(Junichi Murata)对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技术哲学思想的不同解析加以述评。

  18.哈金的实验实在论思想,贺天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2期
  摘要:哈金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因他的实验实在论思想而闻名于世,对每一位科学实在论的推崇者都是不得不关注的。文章就该思想的“内核”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并对由此思想而“辐射”的一些推论作了诠释,对整体把握哈金的科学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19.试论企业质量信誉的内涵与本质,盛佃清 郭贵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2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企业质量信誉的内涵、特性和构成要素的系统论述,着重分析了当前质量诚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

  20.从历史语境看科学理论的形成,魏屹东,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01期
  摘要:科学具有历史继承性,它是先前科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的传承物。建立历史语境是理解科学的必要前提。历史语境的结构、特征及其作用于科学的历史表明,科学不仅仅是科学家个人的独立认识活动,科学理论也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天才创造,而是其历史语境的产物。

  21.关于科学知识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郭俊立,齐鲁学刊, 2005年 02期
  摘要:人们对科学知识本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从18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来看,人们对科学知识本身的理性认识,已经发生了从实证主义的科学知识论到历史主义的科学知识论的历史演变,现在正从历史主义的科学知识论向建构主义的科学知识论转变。

  22.量子宇宙学的发展及影响,苏保君,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01期
  摘要: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大爆炸学说,后来又确立了大爆炸早期的暴涨阶段.对于在这个标准模型中存在的疑难,人们试图从宇宙的创生期,应用量子理论来找出答案.文章尝试着从这个探索过程中,理清量子宇宙学的形成、内涵及影响,并期望能为以后的研究理清一个思路。

  23.论技术理性的特征和功能,巨乃岐 邢润川,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01期
  摘要:理性是人类理解与思考的智慧和能力。技术理性是理性的特殊形式,是人类多种理性的某种合取,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并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其基本特点是科学合理性,社会合意性,技术原理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技术规范的有效性,物质需求功能化,效用最大化,设计的理想性、创造性、妥协性,制造和生产的条件性、强制性。技术理性批判是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批判。

  24.认知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历史审视,魏屹东,文史哲, 2005年 02期
  摘要:认知科学与哲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认知科学根源于哲学,同时又包含着许多哲学问题;在理论上,认知科学经历了从形而上学思辨到心理实验,从内省主义到行为主义,从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计算表征主义综合的范式更替;在方法上,表现出从内省审查到行为分析、从心理还原到功能建构、从符号运算到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变。

  25.人类智慧理性更高层次的复归——聚焦科学与人文,韩来平、邢润川,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3期
  摘要:人类智慧理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理解和思考的智慧和能力。它是复杂多维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科学理性与人文思想同出于人类智慧理性。人类智慧理性从科学与人文浑然一体到凸显科学理性,而非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最后必将在更高层次复归,聚焦科学理性和人文思想,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呼唤新的人类中心主义。

  26.传统手工技术——山西科技发展的活化石,李树雪,晋阳学刊, 2005年 03期
  摘要:山西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重要发祥地,其传统手工技术具有悠久、延续、多元、创新与流传至今的特色,成为中国科技史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献与实物资料,可以对山西传统手工技术的发展作出一个梗概式的总结。

  27.科学技术与山西区域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核心权力论的一个例证,李树雪 杨小明,齐鲁学刊, 2005年 03期
  摘要: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摇篮,有史以来又多次执中国历史之牛耳,地位远高于今天的山西。对此,人们多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去发掘其原因。从山西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之内涵及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看,科学技术起到了主要支撑与核心动力的作用,是科学技术撬动了山西历史以至中国历史的车轮。

  28.论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成素梅,齐鲁学刊, 2005年 03期
  摘要:科学实在是指经由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活动而在科学理论中所描绘出的实在,它在形式上具有物质性和可感知性特点;在内容上具有可复制性和建构性特征。而技术实在,一是指经由人的技术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物形态的技术产品,此被称之为一级技术实在,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特征;二是指通过人的技术活动呈现出来的非实物形态的信息与环境,此被称之为二级技术实在,具有再现性和对象性特征。科学实在与技术实在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关于科学实在的理解是当代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主要焦点之一,那么对于技术实在的理解则应该是技术哲学中技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必须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科学实在和技术实在问题的关注开辟了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研究的交汇领域。

  29.论山西省“两大资源”的配置及对策,杨树栋,生产力研究, 2005年 02期
  摘要: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只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潜在的优势。知识资源是人类所能创造财富的综合体现。自然资源只有同知识资源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文综合分析了山西省两大资源的配置情况,阐述了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瓶颈”是知识资源的匮乏,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建议。

  30.试论技术异化的实质和特征及其消解,董洪,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年 02期
  摘要:技术异化存在于整个技术的历史中,技术异化的实质是社会异化。技术异化具有永久性、相对性和被迫性。消解技术异化有三条途径:从技术本身出发消解技术异化;用道德手段消解技术异化;通过完善社会建制消解技术异化。

  31.试论科学哲学的“心理转向”, 王姝彦 郭贵春,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4期
  摘要:"心理转向"是继"语言转向"之后,科学哲学在其理论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又一重要趋向性特征。这一人类哲学理性的又一次进步归根结底是由语言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压力、科学发展所产生的外在动力以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在后现代景观下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它是科学与哲学自身逻辑发展自然而又必然的趋向。它的形成消解了科学及哲学研究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极端对立,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英美哲学及大陆哲学的合流提供了中介与桥梁,并进一步促成了哲学重心由语言哲学向心灵哲学的转移。

  32.由能知而自知——意识研究的若干问题,费多益,哲学动态, 2005年 05期
  摘要: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开启了近代以来的心智哲学,他提出的心身问题的两个方面,即心身区别和心身因果相互作用,似乎构成了迄今为止笛卡尔哲学的辩护者和反对者的共同领域。笛卡尔给他的后继者们留下两种可能性:或者是消解二元对立;或者是修订相互作用论。

  33.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科学价值,刘冠军 邢润川,哲学研究, 2005年 04期
  摘要:广义地讲, 科学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科学的认识 (真理) 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精神价值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 科学劳动产品的相当部分可以纳入商品范畴 (对于科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不是商品, 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笔者认为它也是商品。

  34.试论技术理性及其批判,巨乃岐 邢润川,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03期
  摘要:技术理性是人类理性的特殊的、综合的和典型的形式,是人类多种理性的某种合取,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技术理性批判是对技术理性片面发展的批判,而不是对它的一般批判,更不是对其简单否定或抛弃。准确把握技术理性必须辩证地理解技术实践的二重性特征,应把技术理性与其构成要素区别开来,其完善与建构应在技术与人文和道德的互动中展开。

  35.人工智能与智能进化,郝宁湘 郭贵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3期
  摘要:人工智能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智能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影响,尤其是对未来人类智能进化方式的改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促使人类智能的进化方式发生进化。

  36.科学隐喻的本质,安军 郭贵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3期
  摘要:文章首先对隐喻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隐喻与科学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引出科学隐喻的概念并对之作出了辨析与界定,分析了科学隐喻产生的原因,指出科学隐喻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所使用的一种理性、对话性并且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一种特殊隐喻,最后讨论了科学隐喻的属性问题。

  37.自然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史方法论比较,邢润川 孔宪毅,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3期
  摘要:由于自然科学史与自然科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研究特点,决定了自然科学史与自然科学遵循不同的方法论原则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与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和对比分析,对于深入了解、科学认识、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自然科学史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重大的意义。

  38.山西史前石器制造技术及其社会功能,李树雪,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年 03期
  摘要:山西是我国史前石器遗址发现最繁多、最密集的地区,是远古科技史研究的一大首选之地。文章认真梳理了山西史前石器制造技术的演变,并揭示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39.加快发展太原服务业的思考,李树人,前进, 2005年 0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太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不升反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质量的提高。

  40.科学的文化边界——科学活动认知层面社会学解释的反思,费多益,社会观察, 2005年 02期
  摘要:在20世纪社会科学诸领域中,文化作为解释元,被广泛地用在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所研究的诸多问题中,它被应用的范围如此广泛,以至于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现象能够完全摆脱文化的解释。

  41.浅论合作管理,李常洪 梁嘉骅 郭贵春 张新伟,中国合作经济, 2005年 06期
  摘要: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当前,人类面临的不仅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人类社会的主要博弈对象变成了人类自己,人类社会的结构演变为一种密切相互依赖的结构,合作已成为社会、经济交互的主流。

  42.科学是“魔鬼般的价值库”——一种劳动价值论视域的解读,刘冠军 邢润川,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年 03期
  摘要:对“科学和技术 :天使抑或魔鬼 ?”这一问题的探讨 ,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 ,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

  43.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文化哲学——数学认识的文化视野,董华 张俊青,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5期
  摘要:数学文化哲学开辟了数学哲学研究的新视角,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数学哲学学科定位过于狭隘从而制约其发展的不足,而且通过整合数学史、数学社会学等分支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内涵,极大地丰富了数学哲学研究。

  44.论量子测量解释中的实在观,乔灵爱 成素梅,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不同量子测量解释的共同基本特征的考察,系统地阐述了量子测量解释中隐含的实在观的三个基本信条,(1)在本体论意义上,承认世界的独立存在性;(2)可以对物理过程进行统计因果性的说明;(3)物理世界具有非分离性或整体性。提出了以这种整体性实在观为前提,对量子力学的实在论解释要求重新审查传统真理观的观点。

  45.科技融入经济系统的主要方式及其发展走向,刘冠军 邢润川,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6期
  摘要:根据科技与经济系统的关联程度,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发挥巨大经济功能主要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科技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必须通过转化、物化、渗透和影响等途径应用于社会生产,方能起到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作用,其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和潜在的;而后者是指科技直接作为经济社会的企业、产业和经济部门即科技企业、科技产业和科技经济部门,具有直接生产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科技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其经济效益是直接的和显在的。这两种方式具有紧密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间接方式不断地向直接方式转化,使其直接方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和表现的形态越来越多,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发挥其巨大经济功能的运行轨迹和发展走向。

  46.黄宗羲与决定论,李树雪 杨小明,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年 06期
  摘要:世界是决定的还是非决定的以及怎样决定,是古今中外哲学、科学与人生的一大议题。虽然有别于西方的机械自然观,但中国传统的元气论由于其类似于西方机械论的旧唯物主义性质———即将精神也归结为物质即元气的一元实在,因而也势必倾向乃至可能走入某种形式的决定论,这一点在黄宗羲身上表现得可谓典型而鲜明。选取我国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的决定论倾向进行讨论,发掘其这种倾向的基础、原因和影响,除了具有重要的科学思想史价值之外,对于破除当今的周易预测、麻衣神相甚至电脑算命之类的迷信也不无裨益。

  47.尼采哲学新探,巨乃岐 邢润川,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 06期
  摘要:尼采在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彻底,对传统道德和宗教虚假性的揭露之充分,对人生价值追求之真切,对人类前景憧憬之自信,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尼采在哲学上的贡献是少有的,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此做了新的探索。

  48.试论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媒介能量作用,何强,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02期
  摘要:在人与自然的双向关系中,社会起到了一种媒介和能量放大器的作用,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成就了人的认识能力,而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通过社会来进行,同时自然界对人的各种警示通过社会媒介传递给社会个体,促使其行为改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注意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

  49.从《明史》历志看西学对清初中国科学的影响——以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的比较为例的研究,杨小明 黄勇,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 02期
  摘要: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对《明史》历志的编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大的影响。就有关《明史》历志编修的思想、方法进行考察,尽管父子之间存在着继承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历志体例的变革性意见,即志中应当载入大统历(授时历)立法之原以及回回历作表之法,但分歧的一面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对待“西学中源说”的态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关于中西学关系、人物等的评价。将黄氏父子间的异同及其影响置于明清之交的历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这一大背景下予以考察,并以梅文鼎、梅毂成祖孙作参照平台,有助于理清《明史》历志的线索及其关系,特别是其中西学的影响。

  50.关于理工类学生科学史教育的几点思考,董亚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 04期
  摘要:科学史在沟通人文与科学、发扬科学本身蕴含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我国理工类大学的教学中,科学史尚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院校应把科学史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

  51. 理论确证的类比模型解释,闫莉,齐鲁学刊, 2005年 01期
  摘要:理论确证是科学哲学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归纳和演绎解释框架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 彻底解决,它的两种解决策略都有难以克服的“确证悖论”。而从新的角度给予理论确证以比较完善的解释是一种 策略,类比模型为这一策略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