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自然观的变革与科学的发展”学术报告会

时间:2010-06-16

   2010年6月12日上午,“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2010年第15期如期举行。本期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显静老师,肖老师报告的题目是“自然观的变革与科学的发展”,报告会由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殷杰教授主持。
  一、历史上自然观的演变和发展
  1、史前神话宗教自然观:自然现象被神化和人格化。史前人类已经可以制作工具,进行狩猎等活动,那时没有任何具有严格确定性特征的理论知识,没有文字,没有现代人关于知识和真理的概念体系,没有任何自然规律的概念以及因果决定论的机械论,没有现代科学所认可的那种事物间机械的和物理的相互作用,只有口头文化和因果关系的想法。
  2、古希腊自然观:内含丰富的科学思想成分。米利都学派试图用自然的因素解释自然现象,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科学数学化的起源,元素论者和原子论者由基本的元素或物质微粒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柏拉图学派为建立数学的天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亚里士多德强调世界的逻辑化、目的论和方法论。
  3、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上帝是最高的存在。公元四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占据主导地位,在中世纪科学是宗教的婢女。
  4、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自然主义泛神论。在史前,人类所持有的是神话宗教自然观。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都相信自然具有魔力、神性和有生命,充满了精神和智慧。这是自然的附魅的观点,由此形成心灵与世界交织在一起的观点、泛灵论的以及宗教的思想。这种赋予自然人格化并以此解释它的运动,带有神秘论色彩,不能真正揭示自然的奥秘,不利于人类对自然进行正确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自然观的变革,从有机论、神学自然观走向机械论自然观。
  5、机械自然观为近代科学革命奠定基础。发生于17世纪的科学革命围绕着两个主题:其一是通过机械论哲学从自然哲学体系中排除带有神秘色彩的内容,它与古代原子论紧密关联,所有的科学领域几乎都受其影响。其二是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及之后的柏拉图主义紧密相联,以几何关系看待自然界,确信宇宙是按照数学秩序原理建构的。
  二、从机械自然观到新自然观的转变
  通过对自然观演变的深入分析会发现:特定的自然观会导致人们运用相应的科学认识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认识方法去认识自然,从而获得对自然的认识,将这样的认识运用于改造自然时,将会获得相应的结果。
  科学对自然的认识是以自然观作为预设前提的,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科学认识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考察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它是在拒绝亚里士多德内在目的论、神学自然观、自然主义万物有灵论,发扬光大古希腊机械自然观基础上诞生的,是在机械自然观指导下向前发展的机械的自然观导致人们用相应的科学认识方法去认识自然,科学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及理论的建构方法也与机械自然观紧密关联。
  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在于自然具有简单性、规律性、可还原性等性质。如果自然真的是简单机械的,或者虽然非机械简单但可以归化为机械简单,那么上述方法论原则的应用就是合理的。如果我们考察最新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复杂性科学、生态学等,考察它们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认识,就会发现自然的某些部分具有一些不同于且不能归化为机械简单性的有机整体性特征:复杂性——非线性、分形、混沌等;有机性——生成性、经验性、自组织的目的性等;内在关联性等。
  三、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与科学认识方法的变革
  传统科学的着眼点在于探求自然规律、研究自然,这样的科学常常被称为自然科学。它一般不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少研究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运用传统科学认识方法的不合理性在于将复杂性简约为简单性,舍弃了或很少对非规律性现象进行探求,没有或较少对非决定性现象探求,没有或很少对自然的经验性方面进行探求,将不可分离和还原的研究对象系统人为地加以了分离、还原。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离的,人类已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人的存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联而单纯对自然进行科学研究是行不通的。鉴此,绿色科学革命的一个新的认识转向是,将包含人类在内的自然作为研究对象,去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新的自然观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自然的简单性方面,还要研究自然的复杂性方面,即大力发展非线性科学、分形学和混沌学,研究自然的非线性现象、分形现象、混沌现象、突变现象等,用复杂性思维代替简单性思维,针对复杂性现象的特点,用新的适合复杂性系统的特征的特定方法去认识事物,以获得对自然界的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殷杰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他认为肖显静老师的讲座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诙谐幽默,使我们对自然观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特别是复杂性科学这门横断学科对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作用,极具启发意义。感谢肖显静教授带给我们的精彩的讲座,使全体师生受益匪浅。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