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下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殷杰教授在山西大学文科楼三楼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科学与人文--从科玄论战到科学大战”的学术报告。
殷老师首先谈到科学现象这一世纪命题,认为科学是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从大科学时代(个人行为-社会行为)的社会危机: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集中放大了现代科学可能带来的所有社会和文化问题。接着从两个层面谈科学现象,首先是全球视角即普世层面上,全球化时代的问题是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科学和技术改变生存方式。接着中国视角即个案层面上,从韦伯疑问到李约瑟难题反映中国人的科学情结和科学之殇。继而谈到反思科学的方式主要有: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科学政治学、科学伦理学、科学哲学、科学形而上学、科学文化学。
接着殷老师从科玄论战讲起,即科学与人生观,传统与现代,科学是否能够影响或支配人生观:审视、反思、检阅传统文化,理性对待西方文化。接着谈到斯诺命题,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英国学者斯诺(1905-1980 ),1956年在《新政治家》发表《两种文化》。1959年在剑桥大学发表《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著名的里德演说,他的目标是为了提高科学地位。西方科学转型的成功启示:强大的社会科学力量。再次延续到科学大战,即后现代思潮:学术左派(社会建构论、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激进生态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最后讲到科学主义。此外,殷老师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即“易经与科学”及“中医废存之争”做了介绍。
殷老师认为,(1)科学观:“科玄论战”确立了科学受尊崇的地位。“实用至上”科学观(唯物史观)限制纯理论研究相对独立的发展。科学与反科学主义之争暴露了科学教育和科普的欠缺。科学文化比较研究和科学多元化理解。(2)科学主义(scientism) :一般科学主义:科学家的缺省配置。唯科学主义:科学万能论。科学是一种获得了巨大成功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完善的世界观.我们坚信科学是至今为止解决许许多多问题的最好方式。但是,这些问题并非所有的问题,并且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问题。(3)第三种文化也就是第三种道路:专家知识系统和公众知识系统。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4)中国问题:大国崛起需要创新、理性和民主,科学和人文一样都不能少。
最后,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感谢殷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加深了对科学与人文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有着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