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科学本性研究的五种途径”学术报告

时间:2009-09-28

  9月25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万小龙教授再次为中心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科学本性研究的五种途径”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赵丹老师主持。
  报告从科学本性研究的五种途径展开:
    一、经典科学哲学
    二、海德格尔之思
    三、现代社会批判理论
    四、鲜明的后现代思潮
    五、科学文化研究
  1.万教授认为,经典科学哲学包括逻辑实证主义(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有时也包括奎因的整体主义)、库恩等人的历史主义。其共同点是,视科学为科学理论,视科学的本性为科学理论的本性。不同之处是,逻辑实证主义和玻普尔主义分别用意义的证实原则和理论的证伪原则体现逻辑分析的首要性;历史主义在科学范式的更换中体现历史分析的首要性;或者说(我个人认为)实证主义主要把科学看作个体-属性这种逻辑关系考察科学的本性;波普尔与库恩分别都视科学事态-事件在逻辑空间与历史空间中的演化而揭示科学的本性。
  万教授认为,费耶阿本德对逻辑论题、对事实基础主义、对理性主义方法论、对价值合理性等的批判,带来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正统科学哲学丧失了基础。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已不复存在,科学哲学已是一个具有伟大过去的学科。第二种观点:虽然经典的科学哲学遭受重创而大大收缩了自己的领地,但同时却催生了以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文化哲学、科学解释学等新的科学哲学分支,丰富和拓宽了科学哲学之路。
  2.万教授还对海德格尔的追问和由海德格尔的追问所产生的推论进行了分析。
  3.关于批判的社会理论方面,万教授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与科学技术哲学相指涉的主客有三个方面: “批判的科学哲学”、科学技术社会学、自然观。并对国内学者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批判”的批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4. 万教授认为,后现代思潮中对科学与技术有这样一种鲜明的观点:否认自然在知识生产中的基本作用,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否认科学的内在逻辑(即几乎不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对科学活动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做否定性理解(即怀疑可验证性,实验的可重复性原则)。
  后现代性对科学的态度是:强调历史而非逻辑、定性而非定量、整体而非分析、参与而非镜像式反映、强调隐喻而非明晰。其实质为:它拒斥理性、知识、意义、真理的直线性、自主性、客观性、同一性、隐定性和因果性,强调开放开放性、反排斥性、多元性、非均匀性、不可决定性。万教授认为,科学知识具有明晰、严密和可靠的优点,但获得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比起其他一些人文方法在一定的社会与历史时期缺乏(公众中的)可理解性和包容性、启发性与超越性。这其实是科学方法背后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5. 万教授认为,在科学的文化研究方面,从科学文化走向了文化科学。首先要把现代科学当作一种文化来研究,并对我们做文化科学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科学的文化、科学精神的文化属性、科学精神的文化属性、科学文化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关系、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加以了讨论。
  进而,万教授对以下五个现今存在的误解进行了分析:
  误导1:科学尤其技术是工具理性的代表
  误导2: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近现代科学是还原主义的代表
  误导3:西方近代科学思维重分析还原,东方古代思维重整体综合
  误导4:当代诸多社会和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失衡
  误导5:科学不能做应然判断
  随后,万老师对他最新的关于休闲的分析,进行了说明,并通过该篇文章对如何做论文或者说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分析,进行了分析,并鼓励在座师生积极开展研究。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后,赵丹老师进行了简短的点评。报告会进入到讨论阶段。首先有同学提问,他对万老师在报告中的类比思维很感兴趣,希望了解中国古代的类比思维情况。万老师回答到,具体这方面的的情况他不是很清楚,不能妄加定论,他从类比思维的阐述主要是为了强调逻辑思维的有效性,但对具体的科学中的类比思维情况并没有很深的研究。还有同学对单维度问题进行了发问,她说我们经常所说的科学研究有三个维度,即科学、历史、社会,那么这两个维度之间是否是同样所指?如果是同指,怎么解释?万老师认为马尔库塞所说的维度根本是不是类比的视角,而且即使说有类比也是错误的类比,他的意思其实就是指单方向,所以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同学们的第三个问题很直接,他直接对万老师的时间观发问:您认为时间是单维度还是单向度的?万老师认为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究竟时间是单向的还是一维双向的,他个人倾向于是单维的,时间应该是一个范畴概念,如果从黑格尔“时间就是对变化的量度”入手,那么我们就必须得考虑变化,然后就必须分析变化的种类,万老师认为这是一种考虑方法。他以此方法为例,鼓励同学们对这些未知领域积极展开探索。
  最后赵丹老师希望万老师对报告中所讲的科学本性研究的物种途径,具体的中国在这五种途径研究的概况分布做一个介绍,作为这两天报告的总结。万老师认为,山西大学的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自然辩证法方面应该是清华大学,分析性的科学哲学方面应该是中山大学,语言哲学方面应该是北京大学。
  报告在师生再次的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感谢万小龙教授这两天来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对报告所讲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对我们中心全体师生以后的研究和学习将带来巨大的帮助!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