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学术报告

时间:2009-09-13

     2009年9月11日下午,“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史论坛”如期举行。中心王殊彦副教授作了一场题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安军副所长主持。科哲中心部分教师,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本场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一、生殖技术:人类自然生殖有时会发生缺陷,或者不符合人们的要求,改变、控制或改造自然生殖过程,就产生了生殖技术。广义地说:就是将在自然状态下性与生殖本来联系在一起的两个方面分离开的技术。现代生殖技术包括两个方面:1.控制生育(birth control)技术或生育调节(fertility regulation)技术将性从生殖分离开,例如:避孕、人工流产、绝育。2.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on)技术将生殖从性分离开,例如:人工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代孕技术、克隆等。

  二:辅助生殖技术:人类的自然生殖过程,由性交、输卵管受精、植入子宫、子宫内妊娠、分娩等步骤组成。辅助生殖技术就是替代上述自然生殖的一个步骤或全部步骤的医学手段。具体有: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配子输卵管移植、卵精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助孕、代孕技术、无性生殖(克隆)。总体上有如下三种:
  1.人工授精(AI,artificial insemination)。所谓人工授精,是收集丈夫或自愿献精者的精液,由医生注入女性生殖道,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1)同源人工授精(AIH,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又叫夫精人工授精或同质人工授精,是指使用的是丈夫的精子;(2)异源人工授精(AID,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又叫他精人工授精或异质人工授精,是指使用自愿献精者的精液。比如精子库。
  2.体外受精(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所谓体外受精,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人体以外受精和发育的生殖方法。比如:试管婴儿、卵子库、胚胎库、代理母亲(代理孕母)。

  3. 无性生殖。所谓无性生殖,又叫克隆技术,就是运用现代医学技术,不通过两性结合,而进行高等动物(包括人)生殖的技术。比如克隆羊多利。

  三、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价值:
  ①治疗、弥补不育,有利于婚姻家庭;②用于优生;③有利于计划生育;④有利于农业、畜牧业、医药业,有利于抢救濒危动植物。

  四、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起的社会伦理问题:
  ①打破自然法则、使生育与婚姻分离;②家庭模式多元化;③亲子关系破裂;④代孕问题;⑤精子库、卵子库、胚胎库(胚胎的地位)问题;⑥血亲通婚;⑦错用、滥用、安全性问题;⑧性别选择、多胎、特殊人群问题;⑨克隆人问题。
  总体上讲,涉及以下五大伦理问题:个人选择和各方利益,第三方的介入,商业化,胚胎、胎儿和尸体的利用,服务分配的公正。

  五、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有利于患者的原则,知情同意的原则,保护后代的原则,社会公益原则,保密原则,严防商业化的原则,伦理监督的原则。
  王姝彦老师的精彩报告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全体师生受益匪浅。安军副所长做了精彩的点评:“王老师今天介绍的问题非常前沿、非常现实,值得大家深思”。随后同学们踊跃提问,有同学问到:“目前是否有法律或者伦理规则来规避精子∕卵子的优选的不平等性?”王老师答道:“优选本身并不科学,目前技术也达不到把优良基因传承下去。而且目前看似优秀的基因在未来人类发展中未必就优秀。伦理学并不赞同优选,只是赞同把不良的基因规避掉。”还有的同学问到:“血亲通婚中的同父异母的兄妹或者姐弟在彼此不知道血缘关系的前提下是否更具有吸引性,比别人更容易成为情侣?”王老师答道“目前没有定论,需要社会学者和心理学者共同来研究。”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