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English 山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首页» 学术讲堂
“当代技术批判的哲学分析”学术报告会
2008-04-18

     2008418下午4点,“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论坛”2008年第三期(总第14期)如期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乔瑞金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当代技术批判的哲学分析”的精彩报告。本期论坛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殷杰教授主持并主评,中心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其他学院一些师生参加了论坛。 

 

    乔瑞金教授所作的“当代技术批判的哲学分析”学术报告,使大家了解到了国内外关于技术批判的焦点性问题。总体上说,目前的文化、政治、社会和技术四种批判形式中,技术批判又独具特色。它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批判,被温伯格尔誉为是“第四王国”(技术的世界)。因为技术直接关注着人们的生存问题,可使哲学更加复杂化,它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乔瑞金教授抛砖引玉、有条不紊地从技术批判的主体、客体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角度做了详细的说明:

    一.技术批判主体。(一个被泛化了的存在)

      作技术发明的人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体不仅仅是一个制品,而且还是一个被泛化了的主体。它产生了三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1.主体的离散性

      2.语境的差异性。在意义表达时常处于各说各话的状态(互不关联)

      3.目的的多样性。主题目的不应泛化、不应多样性,很难形成在统一背景下做一个明确的目标。

    二.客体。(非完全符号化的模糊表达)

      作为一个知识、活动、意志客体的技术有以下几种性质:

      1.元论域的非单一性。不能把握论域的内涵。

      2.话语体的非统一性。这种批判是一种排除修饰性的东西。

      3.边界弧的非确定性。作为非封闭、有缺口的系统,边界是不确定的。

    三.主、客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性关联的语义变色龙)

      1.表现出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冲突性。

      2.解构性与建构性的内散性。(两者目的具有遥远性、差异性)

      3.预成性与生存性的分裂性。

    四.结论。(整体性与分析性内在统一的有机结合) 

    报告完毕后,殷杰教授做了简明扼要的评论总结,再现报告精华、概括报告精髓、指明报告精神。全场气氛热烈,师生踊跃提问,互动效果强烈,掌声不断响起,论坛在哲学的思辨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