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English 山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首页» 学术讲堂
“生物学社会建构论述评”学术报告会
2007-12-13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  2007年第10  总第10

  2007127日下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10期,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由装甲兵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物哲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职博士生卫华主讲。他报告的题目是“生物学社会建构论述评”,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张培富教授主持,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魏屹东老师担任主评人。来自校内外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其他人员参加了论坛讨论。

  ● 报告主要内容

  生物学建构论是当前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一个主流的思潮和观点。卫华副教授就格雷格·迈尔斯1990年出版的《书写生物学》作了述评。格雷格·迈尔斯这本书中表达的一组“生物学文本”、一项解释学实践的文学创作、一项关于生物学文本的主张,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在生物学文本领域的应用和体现。

  卫华副教授对“生物学社会建构论”的研究目的及策略进行了讲述。格雷格·迈尔斯在《书写生物学》的“序言”开端指出:研究的目的是在社会语境中给出某些关于科学文本的解释,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文本究竟如何生产出科学知识,以及如何再生产出这些知识的文化权威。研究方法是就生物学家作品的一系列草稿进行对比,并询问他们本人为什么要做那些修改。科学文本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默顿主义者);致力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科学(类似于强纲领主义者);在认识论上必须采取某种相对主义立场,在观点上不能固守某种既有成见,必须深入研究具体的技术性成果(与柯林斯较为接近)。与沃尔加、吉尔伯特和马凯等人一样,格雷格·迈尔斯也认为文本是考察社会论战的有效手段,并且,他的研究不仅要考察文本的具体内容,还要进一步研究文本的形式及其产生过程;但格雷格·迈尔斯又很欣赏林奇的作法,希望自己能避开其余那些研究者所采取的反讽立场,尝试着将科学内部的争端与社会范围内更大的冲突联系起来。

  《书写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通过分析生物学家所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本材料,试图把科学文本同社会组织、同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书写生物学》由一系列的案例研究构成,讨论的是学院生物学家们所撰写的各种形式的文本,如科研基金申请书、学术期刊论文以及以更广泛的公众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文章。该书还探讨了两种类型的科学论战,一类是在专业人士组成的科学团体内部展开的,另一类则有广大的公众卷入其中。

  在《书写生物学》中作者主张:

  ①科学家要获得名望,就必须在期刊上发表个人的主张,以便在其他研究者能从中阅读、引证;

  ②要营造出围绕这一主张的舆论氛围,他们就得应付来自核心小团体中的其他学者的批评;

  ③这种批评有时是非正式、非公开性的,可一旦这类争论惊动新闻界,就变成正式公开的论战;

  ④要想使自己的主张超越于由探讨相关问题的专家构成的小圈子,科学家需要撰写通俗读物;

  ⑤最终,这些主张有可能被接受,认为它们道出了自然界的事实,从而变成了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或被当作一小部分的奇谈怪论而惨遭抛弃。

  ⑥作者还指出:就一项科学事实的生命历程而言,只有在最后那一阶段,才有可能产生解释同一生物学研究的不同话语之争,也才有可能讨论这些不同的解释对科学共同体之命运的意义何在。

  总之,“生物学社会建构论”的主张认为:“生物学文本的作者与不同读者的社会商榷决定了生物学文本的建构和阐释,文本承载着不同的叙事,科学叙事建构了自然故事,自然叙事讲述了生物学事实。

  接下来卫华副教授对如何分析和揭示格雷格·迈尔斯研究的意义作了语境分析。卫华副教授指出格雷格·迈尔斯有关生物学知识建构论的主张和思想,是通过《书写生物学》一书表达的。分析和揭示格雷格·迈尔斯文本和话语的意义,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书写生物学》一书的科学观是科学文本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理论视角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研究战略是修辞学方法论实践;方法论是对科学文本的修辞学研究;认识论是相对主义。

  ①在生物学文本的修辞语境中,格雷格·迈尔斯彰显了生物学家所熟知的或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潜规则,而忽视了话语修辞的显规则。

  ②在科学修辞学语境中,突出和强调科学论战和商榷中的积极修辞,忽视了事实描述表征和解释认同时的消极修辞。

  ③在科学活动的程序和方法语境中,突出和强调了科学话语实践的修辞语境,忽略了实验观测等语境。

  ④在哲学意义论语境中,突出和强调了科学文本实践中的主体意义,忽视了其客体意义。

  ⑤在哲学语境论语境中,混淆了科学文本的科学语境与非科学语境。

  由此可知,在分析和解读生物学文本的意义时,格雷格·迈尔斯主要讨论的是生物学文本的修辞语境,揭示了生物学文本的语用意义,但同时忽略了其它的语境及相应的意义,导致了意义的片面性、主观性和狭隘性。

  语境的强调和缺失,是其研究及主张之肯定和不足的根源。而这又说明,科学活动非常复杂,科学文本只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是全面准确理解和解释科学文本的的重要语境。

  卫华副教授总结道:

  ⑴格雷格·迈尔斯的“生物学社会建构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生物学”翻版。

  ⑵格雷格·迈尔斯的“生物学社会建构论”,是修辞学在生物学修辞分析上的一次方法论尝试。

  ⑶格雷格·迈尔斯的“生物学社会建构论”,是对生物学话语在大众文化层面的还原论解释。

  ⑷格雷格·迈尔斯的“生物学社会建构论”,是对生物学文本性质的相对主义阐释。

  给我们的启示是:

  ⑴深入讨论科学活动的本质,构建合理的科学观。

  ⑵讨论科学修辞方法,提出科学话语方法论原则。

  ⑶解释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全面分析科学语境。

  ⑷从文本分析视角,重新解释历史上的科学论战。

  ⑸从修辞学视角,探讨科学文本的科学和人文意义。

  ● 点评与讨论主要内容

  接下来,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魏屹东老师对报告作了点评。魏屹东老师主要从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作者用SSK 的强纲领来解读生物学应用于生物学,可见作者在方法论的的几个特征,一是史学方法,二是修辞学方法,三是语境分析的方法。

  (2SSK不论是强纲领还是后来的弱纲领都是语境论。

  (3)关于科学论战和社会论战,也是内语境和外语境的关系问题。

  (4)科学文本的社会学解读问题与社会解读问题的不同,科学文本在社会语境中解读的效应问题,在社会语境中解读文本和从文本语境中解读社会的双透视问题。

  (5)语境依附与语境分析的关系问题。《书写生物学》中作者主张的前五点都是语境依附的问题,都是社会解读和语语境分析。

  (6)根隐喻的问题。作者主张中的自然故事中的“故事”就是生物学社会建构论的根隐喻。“故事”与生物事实的关系问题,如何用根隐喻的“故事”来解读生物科学的科学事实问题。

  (7)语境与意义的关系问题。

  (8)话语的还原问题。把生物学文本还原成大众文本是话语的还原还是话语的通俗化?

  (9)语境解释与相对主义的关系问题。SSK就是语境的相对主义,那么语境解释也是一种相对解释。

  (10)科学文本对于科普和人文的意义问题。科学文本的内容是科学的,语言和修辞是人文的,对科学文本的解读会同时体现出科学和人文两重意义。

    卫华:史学方法的问题:迈尔斯没有体现出史学的方法论,他是文学教育的研究生,在生物系教写作,他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作研究。关于书中的几个语境的问题;这几个语境侧重于科学家活动的几个方面,如修辞和修辞学是不同的,修辞是生物学家的写作技巧,修辞学是修辞学家的研究范畴。

  王姝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如何看待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关系问题,你是否是以还原论的观点去看待生物现象和物理现象?是否应该把生物学还原成物理学?

  卫华:这是共性和个性的问题,生物学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东西,生物是物理实体。我认为还原论是有积极意义的,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不能绝对化的去理解还原的方法和还原论,更不能片面的理解修辞上的意义。

  张培富:您是否赞同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或有这样的倾向?您是否是弱的建构论者?

  卫华:我总体上也不赞同SSK的观点,但是我认可它高度强调文本的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在科学过程中是存在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共同的方法论原则让科研工作者去遵守。我支持弱的建构论,我不同意科学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但我承认在科学文本的过程中,有强调个人的成分在里面,这是个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问题。

  博士生:在技术哲学的领域内如何对修辞学的方法进行应用?

  卫华:技术哲学对技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化进行解释,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所以哲学很容易就是一种修辞。科学家不希望有修辞的论战,因为科学家更关注的是科学实验,而大众的实践是社会实践。

  博士生:您对迈尔斯如何评价?任何看待科学语境?

  卫华:我对迈尔斯的评价没有用传统的方法,我对它的工作的每一条的成果和不足作了阐述,他强调科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因素,让我们认识到它的存在,但他又忽略了别的东西,他最后的生物学事实的描述是从总体上讲的,而不是讲生物学在修辞上如何发展,他是讲整个生物学是在社会商榷中产生的。他对生物学文本的性质和看法是在总体上产生的,而不仅仅拘泥于修辞学。但他的工作是修辞学,他的结论超出了他的语境范围。科学语境上科学家共同体的事情,我们强调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这样我们对整个科学就会有全面的认识。

    最后卫华回答了张培富老师的提问并作为此次论坛的结束语:迈尔斯的书对索卡尔科学大战的意义。卫华老师认为,迈尔斯在科学大战中应该属于人文社会家流派,他和科学家不是一个立场。因为他对科学文本进行的是文化的解读,并没有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去理解科学文本要表达的意思。他是科学文本读者,他如何去理解文本丝毫不影响科学家的工作。他的工作在科学大战中给人文社会家流派增加了一份力量,但他这样做只是在方法论上的一种实践。

                                                             

                                                             (牛杰 供稿)

                                                            2007年12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