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旧版网站 English 山西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
学术讲堂
学术讲堂
首页» 学术讲堂
“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关系”学术报告会
2007-10-14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  2007年第3  总第03

  2007109日下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三期,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 由来自云南大学哲学系的曾健教授作了题为“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关系”的学术报告。本期论坛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张培富教授主持并担任主评人,来自校内外的教师、博士、硕士和其他人员参加了论坛讨论。
  曾健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阐述“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的关系”:对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初衷;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协进化;物理科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影响;生命科学的自主性;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同一与差别。
  第一部分:对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初衷。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尝试对生命科学领域中各种现象做理解;二是生命科学要有突破,必须进行理论大综合,需要哲学来指导;三是通过生命科学哲学的研究来提高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部分: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协进化。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初始理念同源于亚里士多德,二者的形态共同奠基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物理学领域中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与生物学领域中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并驾齐驱,互相呼应,两人的《天体运行论》和《人体的构造》著作也都是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而在仪器平台上,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也是协进化的,人们借助显微镜进入对生命微观世界的研究,借助天文望远镜进入了对物理宏观世界的研究。19世纪30-40年代,科学家们分别在新陈代谢、蒸汽机效率的研究、电磁转化等不同方面提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并成为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定律。而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成为了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协进化的里程碑。
  第三部分:物理科学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影响。物理科学提供了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和追求精确性的传统,并推动生命科学由观察科学向实验科学和由现象性描述走向本质性解释的转型。物理科学在基金、设备、人员和研究思想上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做出很大的支撑。
  第四部分:生命科学的自主性。生命科学的自主性是相对于物理科学而言,在学科对象、学科空间、学科问题和学科理论等方面都表现出它的自主性。曾健教授就生命和非生命、生物科学领域内不发展的非均一性、生物学的完型性质与开放特征、生命科学概念与物理科学概念的区别等方面做了进一步阐述。
  第五部分: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同一与差别。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纲领、研究方法和科学理论的起源与演化上具有同一与差别。两者在科学理论与方法之间又交互渗透、相互补充,而在科学规律表现形式中则体现了内在的一致。
  报告结束后,主评人张培富教授进行了点评,指出曾健教授此次报告的核心是为生命科学的自主性做辩护,分别在起源、发展和概念方面展示出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的发展,扩展讨论了它们的分支、理论和功能,以此进行辩护来确立生命科学的独立性。然而,问题依然存在:如现在生命科学框架内所谓的物理科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就是生命科学的范式所决定的?也许随着物理科学的进展,这些问题就会得到了解决,这样不就又回到还原论立场上了吗?生命科学的不断进展,是在更大程度上支持还是削弱了还原论?之后师生的提问和曾健教授的回答及热烈的讨论,又让在场的师生对这次的报告有了更深的认识。

    (张俊恺 李德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