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概览

学术会议
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界概览 » 学术会议

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时间:2010-08-17

   201081012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隆重召开。大会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来自国内外50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90多位哲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本届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涉及的论题丰富而具有深度,会议主要围绕科学哲学、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心灵哲学和逻辑哲学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811日上午,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序幕,开幕式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江怡教授主持。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魏屹东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热情欢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会,他着重介绍了山西太原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和哲学社会学学院的概况;随后,台湾阳明大学的王文方教授、武汉大学的朱志方教授、中山大学的朱菁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上还进行了首届洪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江怡教授宣布了优秀论文奖的获奖名单,厦门大学的庄朝晖、山东大学的王华平等年轻学者获此殊荣。颁奖仪式结束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成素梅教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上海社科院新创办的期刊《哲学分析》,其新颖的办刊理念和独具特色的内容引起了在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在随后的大会主题发言中,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从六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哲学视域中的主体间性问题;山西大学魏屹东教授概括了语境论的进化自然观的十个特征并分别加以阐述;台湾阳明大学王文方教授分析批评了Priest对于sorites悖论的解决方案。赫尔辛基大学Ahti-Veikko Pietarinen教授作了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探讨了分析哲学传统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当代分析哲学中的方法论问题、直觉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
  本次会议主要分为认识论与科学哲学、认知哲学与心灵哲学、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三个分会场。认识论与科学哲学分会场议题广泛,科学方法论、科学解释与科学说明、自然主义、实用主义、知觉理论等均有涉及,其中规范性问题颇受关注。苏州大学的李继堂、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徐竹、山西大学的赵晓聃分别从物理哲学、行动理论和意义理论等不同角度对规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涉及的人物研究有台湾大学苑举正的费耶阿本德与马赫方法论的比较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张学广的维特根斯坦与奎因认知概念的比较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孙冠臣的海德格尔与卡尔纳普的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万丹的库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张萍的亨普尔研究等。
 

  认知哲学与心灵哲学分会场在这次会议中备受关注,参与讨论的人数也较另两个分会场为多。探讨内容涉及心灵哲学的诸多热点问题,如因果排他论证和非还原的物理主义、知识论证与温和物理主义、自我知识问题、他心问题、自我意识问题、感受质问题、心灵现象的论证以及运动概念的认知重建等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钟磊、贡萨格大学的刘全华、东华大学的王晓阳、华东师范大学的颜青山、台湾大学的梁益堉、山西大学的范莉等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激烈争论。认识论的一些相关问题也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兴趣,特别是knowing-howknowing-what这一区分成为关注的焦点,浙江大学的任会明、中山大学的黄敏、上海大学的刘小涛在报告中都认为StanleyWilliamson对这一区分的批驳是误解了Ryle,从不同角度批评了StanleyWilliamson的论证。
  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分会场的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悖论相关研究,如台湾科技大学的林景铭所讨论的高阶模糊问题和厦门大学的庄朝晖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应用于康托尔对角线方法的分析。(2)关于“真”的逻辑本性的研究,山西大学的毕富生和郭建萍分析了亚里士多德在真之符合境域下通过逻辑求真的途径;青岛大学的杜建国认为只有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下我们才有关于真的问题及其成真条件。(3)关于逻辑本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郁振华关注的是认识论的心理与逻辑之辩;湖北大学的宋伟支持Prolog的经验逻辑观。(4)关于归纳逻辑的研究,如山东大学荣立武的报告认为归纳的非概率式辩护并不成功。(5)语义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山西大学的王航赞分析评价了达米特对实在论论题的语义学刻画;山西大学的陈敬坤与河南工业大学的惠继红则对二维语义学所涉及的模态问题和意义问题进行了探讨;华中科技大学的徐敏认为,关于指称虚构对象现象,尚未出现一种令人满意的反实在论语义学。(6)指称理论,中山大学的任远总结归纳了直接指称理论的核心论题,并指出直接指称理论和指称的因果理论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811日晚,在江怡教授和朱菁教授的主持下还举行了两场研究生论坛。来自全国10所院校的14名博士研究生在论坛上发言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山西大学博士生杨小爱和樊岳红分别作了题为《中文屋论证及其相关问题》和《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遵守规则理论的社会学阐释述评》的发言。
  812日下午的大会报告由桂起权教授主持,江怡教授、朱志方教授、朱菁教授、陈晓平教授和郦全民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江怡教授的报告主要探讨能否把传统的指称观统称为“形而上学指称观”以及究竟什么是“形而上学指称”,他认为,叶闯教授在其新著《语言、意义、指称》中提出的“形而上学指称”与“语义学指称”的区分是不恰当的。朱志方教授在其报告中指出,关于集体意向的几种分析模型存在理论困难,“不可还原的集体意向”是一个无用的虚构,个体主义模型则符合简单性、统一性和说明力的要求。朱菁教授探讨了自然化的认识论如何处理认识论的规范性问题,力图论证自然化的认识论并不缺乏解答认识论的规范性问题的重要资源,但自然化的认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随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晓平教授辨析和澄清了“弱随附性”、“强随附性”和“全总随附性”这些概念,表明全总随附性是三者中最弱的,进而指出这三种随附性的意义底线和哲学意蕴。华东师范大学的郦全民教授在认知计算主义的思想框架下探讨人的心智延展与文化进化,认为人的文化进化是心智不断外化知识的过程。目前人类的文化进化不再满足于心智运作结果的输出,还开始将创造和处理符号的认知能力外化,从而进一步实现心智的延展。
 

  报告结束后,魏屹东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的闭幕式,江怡教授和朱志方教授分别作了会议总结发言。朱志方教授首先代表与会人员向会议主办方表示衷心感谢,看到分析哲学会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参加,而且很多青年学者都体现了扎实的哲学基础和良好的哲学素养,分析哲学的学术力量在不断增强,他对中国当代分析哲学发展的繁荣现状表示欣慰。江怡教授在发言中首先把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归纳为七个方面:规范性问题研究;感知与意向问题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归纳逻辑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关于Knowing-HowKnowing-What的研究;心灵现象的论证问题;二维语义学的问题。随后,江教授介绍了近三年来国外(特别是英美国家)主要哲学期刊上的论文主题,以供国内学者参考比较。这些论题主要有:“睡美人”问题;贝叶斯定理;关于实在论的讨论;心灵哲学问题;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问题等。另外,目前英美哲学界的人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柏拉图、笛卡尔、休谟、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和蒯因等。道德哲学方面比较集中的论题有:自由意志、道德运气、道德责任、正义问题等。江教授认为本次会议的一个特色是议题相对集中因而形成了激烈的交锋,他也提出了对于未来分析哲学会议的一些具体设想。
  最后,魏屹东教授宣布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在两天紧张热烈的会议过程中,与会者都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感染,也在聆听、交流和辩论中充分领略到分析哲学的独特魅力。祝愿未来的分析哲学会议更加精彩!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