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简介
2010-10-11
为表彰和鼓励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启动了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计划,共举办了四届评奖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合并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9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启动评奖工作,颁布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教社科[2009]1号),将奖励名称正式规范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的重要奖项,也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类中最高级别的科研奖项。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优秀成果论文奖、优秀成果研究报告奖和优秀成果普及奖。根据奖励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优秀成果奖的评选范围是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或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648项,其中一等奖3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392项,成果普及奖13项。获奖成果集中反映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面貌和成绩。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获奖成果不仅数量优势明显,而且对文明传承、文化交流贡献突出,反映出高校人文基础学科的深厚积淀。二是基础性研究立足于本土实践,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提炼经验、创新理论,显示出高校学者植根实践沃土,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三是研究咨询报告类获奖成果创历届新高,一批应用性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咨询,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四是本届评奖首设成果普及奖,十余种传播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多次重印,发行量数十万册,有的还翻译成其它文字,深受中外读者好评。
2009年12月30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奖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出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优秀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的作用,教育部社科司每届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束后,都将组织编辑出版《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本书分学科、分等级对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48项获奖成果一一做了简要介绍。本书对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以及理论宣传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参考。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教育部的重要奖项,也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类中最高级别的科研奖项。包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优秀成果论文奖、优秀成果研究报告奖和优秀成果普及奖。根据奖励办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优秀成果奖的评选范围是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或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648项,其中一等奖3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392项,成果普及奖13项。获奖成果集中反映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面貌和成绩。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获奖成果不仅数量优势明显,而且对文明传承、文化交流贡献突出,反映出高校人文基础学科的深厚积淀。二是基础性研究立足于本土实践,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提炼经验、创新理论,显示出高校学者植根实践沃土,密切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三是研究咨询报告类获奖成果创历届新高,一批应用性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党和政府决策咨询,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四是本届评奖首设成果普及奖,十余种传播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读物多次重印,发行量数十万册,有的还翻译成其它文字,深受中外读者好评。
2009年12月30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奖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她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出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做好优秀成果的宣传推介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的作用,教育部社科司每届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束后,都将组织编辑出版《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本书分学科、分等级对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648项获奖成果一一做了简要介绍。本书对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研究生以及理论宣传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