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研究生

201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2014-05-22

        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5月21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了2014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中心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教授、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两位老师作为校外专家参加了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成员还有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殷杰教授、魏屹东教授、王姝彦教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有何华、覃晓燕、李德新、杨伟恒4人。

         何华,2006年入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导师为殷杰教授, 答辩论文题目是:《知识、心灵与自然主义》。论文对麦克道尔的经验论、价值实在论和第二自然等主要哲学观点的思想来源做出较全面的追溯,阐述了与塞拉斯、康德、亚里士多德和伽达默尔等哲学家的思想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解读和分析了麦克道尔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作者在西方哲学史、分析哲学和诠释学方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具备了独立从事哲学研究的能力。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清晰、写作规范、资料翔实、逻辑严谨、表述准确,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覃晓燕,2006年入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导师为成素梅教授, 答辩论文题目是:《科学博客研究》。论文系统研究了科学博客在弥补传统媒介科学传播缺陷,探讨了科学博客在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方面的功能及意义,分析了科学博客与科学传播的有机联系以及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提出了科学博客是科学传播的理想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显示出作者已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选题有一定新意、资料翔实、论述充分,是一篇良好的学位论文。
 
         李德新,2007年入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导师为郭贵春教授, 答辩论文题目是:《量子场论的意义与语义分析方法》。论文通过运用隐喻分析方法、指称理论语义分析方法、同一性分析方法和语境分析方法分别对量子场论的概念体系、量子场论的基本实在和其指称的内在关连、量子粒子的本质和量子粒子之间的关系以及量子场论解释的整体性进行了详尽阐释,揭示了量子场论的意义。论文对研究量子场论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国内量子场论哲学研究的视域。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选题新颖,视角独特、思路清晰、论证严密,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科学哲学研究功底,写作规范,表述准确,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杨维恒,2008年入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导师为郭贵春教授, 答辩论文题目是:《分子生物学中核心概念的语义分析》。论文指出传统生物学哲学中使用的概念分析的不足以及忽略语境分析造成的局限性,通过对基因、中心法则、信息和遗传密码的核心概念进行系统的语义分析,阐明了分子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语义变迁对特定语境的依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生物学哲学中还原论与实证主义的争论。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资料丰富,论证充分,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写作规范,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科学哲学研究功底,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