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研究生

中心举行2018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会

时间:2018-06-07

  

  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5月24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了2018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本次答辩分两组举行,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为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肖显静教授,成员有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民主与科学》杂志社张培富教授、山西大学王姝彦教授、尤洋教授。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有崔帅、杨烨阳、郑言、樊小军、尚凤森5人。

  崔帅,201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论文题目为《非经典逻辑视阈下的知识表征分析》。论文以机器可学习性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出了机器学习的知识表征问题,并依据不同特征的非经典逻辑系统具体分析了情境知识、模糊知识、“矛盾”知识以及不完备经验知识,在批判传统逻辑工具分析困境的同时,指出各类不确定性知识潜在的进路,并从语形与语义的维度,分析了逻辑推理过程,并阐释了符号、表达式以及推理过程的内涵意义。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写作规范,对情境知识的模态逻辑分析,以及对非经典逻辑的语境相关性的强调是论文的创新性观点,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杨烨阳,2013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与理想化方法》。论文探讨了隐喻建模对语境的依赖性,将隐喻建模理解为一种理想化的表征过程,分析了隐喻建模的逻辑特征及理想化假设的可确证性问题,总结了科学表征中的隐喻建模与理想化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并从方法论方面探讨了其科学合理性。论文说明了隐喻建模中的理想化假设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一致性,为科学实在论做了辩护。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合理、写作规范、逻辑严谨、文献翔实,将隐喻建模与理想化方法放在科学表征的语境论研究纲领之下进行分析,是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郑言,2012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张培富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医学体制的近代转型研究——基于医学与国家关系的分析》。论文以中医学体制的近代转型为研究对象,从其社团的组建、中医群体的职业化、学校教育的创办以及中医院的创建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近代中医学的整体发展为背景,重点考察其体制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得出近代中医学体制转型呈现出双动力机制的结论。通过近代前后中医学体制发展的对比,揭示出近代中医学体制的转型并不是对原有体制的完全继承,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晰,内容丰富,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樊小军,2010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构筑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语境论的解决方案研究》。论文从哲学世界观、社会本体论、社会科学知识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这四个维度,对传统社会科学范式的相关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基于语境论的世界观、历史事件根隐喻、语境融合和语境分析的视角,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阐述了其特征和意义。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框架结构合理,思路清楚,写作规范,语言流畅,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尚凤森,2010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意识神经生物学的哲学研究》。论文概括了关于意识研究的几种方法论,分析了意识的神经相关物,论述了当前理论界比较有名的关于意识的全局空间理论以及整合信息理论,研究了自由意志和自我问题。论文对意识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具有创新性,对于意识科学和神经生物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楚,写作规范,语言流畅,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