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
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博士研究生

2017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时间:2017-05-31

  

  根据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结合本中心工作实际,5月27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组织了2017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答辩。

       本次答辩分两组举行,答辩委员会主席分别为南开大学赵万里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教授,成员有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殷杰教授、张培富教授、王姝彦教授。参加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有胡敏、张海燕、赵雷、张旭、牛杰、樊汉鹏、乔笑斐7人。

  胡敏,2009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论文题目为《知识权力与社会规范的交融——公共政策制定中社会科学的效用研究》。论文在社会科学的智库功能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具有前沿性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论文系统研究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演变,建构了“社会研究—政策制定—公众参与”三元互动模型,倡导在政策制定中引入大数据技术手段,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之间架起良性互动的桥梁,对公众民意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有助于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写作合乎规范要求,文字流畅,内容布局逻辑性强,文献使用得当,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科学哲学研究功底,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张海燕,2012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理性重建与社会实践——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系统梳理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并分别从社会科学解释机制、社会科学规律观、社会科学实践等方面,揭示了逻辑经验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理论特征及意义,总结和理清了逻辑经验主义理论思潮在社会科学有关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阐述和讨论了逻辑经验主义所蕴含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观点。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资料丰富、脉络清楚、行文规范、论证有力,体现出作者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是一篇良好的博士学位论文。

  赵雷,2013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殷杰教授,论文题目为《重建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当代自然主义的解决方案研究》。论文在当代科学哲学“自然主义转向”的背景下,基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新发现、新成果,主要对社会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从本体论维度,重审社会科学的科学本质,回答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二是从方法论维度,考察社会科学研究如何进行“自然化”的问题;三是从认识论维度,求解社会科学如何与自然科学构建连续性的问题;四是从实践维度,探讨自然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适用性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释与分析,论文给出一种自然主义的解决方案,进而为社会科学构建一种基于当代自然主义的新的哲学基础,并尝试性地提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框架。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楚、逻辑性强、写作规范,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科学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功底,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张旭,2013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郭贵春教授,论文题目为《语境融合视野下的科学修辞解释研究》。论文在充分梳理修辞学理论和科学修辞学诞生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科学修辞学的主要问题,论证了科学修辞学与科学语境论的内在关系,并以语境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案例,建构了语境融合视野下的科学修辞解释模型。选题及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资料详实、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写作规范,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科学哲学理论基础和研究功底,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牛杰,2010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张汉静教授,论文题目《20世纪中国的航空建制与文化研究》。论文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出发,立足于翔实的史料和社会调研,回溯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航空建制的发展历程,从航空教育、航空工业、航空科研和航空文化等方面,梳理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状况,分析了中国航空建制和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资料丰富、结构合理、写作规范,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樊汉鹏,2013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王姝彦教授,论文题目为《心理学解释问题研究》 。论文从心理学哲学的不同视角出发,立足于常识心理学与科学心理学的解释分层,在标准性解释与描述性解释之间探究心理学解释的统一性。论文分别对自主心灵、功能心灵、表征心灵、神经计算心灵等解释模型逐一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将表征心灵观点与神经心灵观点相融合的解释框架,尝试寻找心理学解释可能的替代方案。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视角独特、思路清晰、写作规范,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科学哲学研究功底以及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乔笑斐,2014年入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导师为张培富教授,论文题目《量子力学相对态解释研究》。论文系统梳理了埃弗雷特相对态解释的起因、内核,并介绍了多世界解释理论、多心灵解释理论、多历史和多纤维解释理论对相对态解释分支难题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相对态解释的优选基与概率问题、实在观问题以及经验检验的困境和解决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选题前沿且难度较大,对量子力学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答辩专家一致认为,论文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写作规范,体现出作者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科学哲学研究功底,是一篇良好的博士论文。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