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

2006年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立项

时间:2006-12-09

  根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下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的函》(教社科司函[2006]169号),经组织招标评审,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课题共279个。其中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招标的哲学学科课题“认知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研究”与“中国的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也获准立项,前者由北京师范大学刘晓力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胡新和教授共同主持,后者由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张培富教授承担完成。
  一、中国的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
  中国现代科学建立起了完整的学科学术体系,而影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两大因素,一是科学建制,二是科学文化。科学建制为中国科学的起步和成长提供了体制保证,是中国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科学文化则是中国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软件环境,特别是对中国科学事业的拓展壮大至关重要。一部中国现代科学史就是一部中国科学建制史和中国科学文化史。中国科学建制的建立与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又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建制的完善有助于科学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科学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科学建制的社会认可。
  中国的科学建制是从科学教育体制的建立开始的,从京师同文馆、南洋公学等新型学校,到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等现代大学,传授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学社团以其自身的学术活动唤起社会各界对科学事业的重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建立使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科学积累,标志着中国现代科学的开端。正是这些科学建制培育了中国早期的科学家群体,孕育了中国的科学文化。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科玄论战”,以丁文江、王星拱等科学家为主体的“科学派”把科学文化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科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凸显出科学建制和科学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当科学文化成长为一种主流文化时,标志着中国科学建制也在趋于完善,中国科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二、知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的新兴综合学科,其目的是探索心智的奥秘。该课题的内容主要有:
        1、认知研究的语境整合研究纲领。这是该课题的总的研究方法,要求对哲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人类学的新成果进行梳理与综合。 
        2、哲学包括:(1)身叫心关系的语境论解释;(2)知识与心智的关系:(3)命题态度及其表征;(4)认知的逻辑结构;(5)基于模型的认知分析。
        3、心理学包括:(1)心智的信息处理;(2)认知构架;(3)认知地图;(4)心的计算理论;(5)心理内容及其表征。
        4、神经科学包括:(1)联结主义模型;(2)感觉力的特性(拓扑组织、对比探测、模块与拄组织、层级和平行处理);(3)感知特性(研究神经元的实验方法、神经元辨别力、预测感知辨别力、感知神经元基础的语境影响、感知表征的机制、中级和高级洞察力);(4)感觉感知的适应性(感觉发展变化、成熟脑中的敏感性动力控制、对比增加控制、注意与感知学习的关系);(5)运动控制(从决定到行为);(6)学习与记忆(外显记忆的脑底层、突触变化促进记忆形成机制、基因与行为分析――分子遗传方法) 
        5、计算机科学包括:(1)机器与认知;(2)人工智能的认知模拟;(3)基于知识的系统特性(易建构性、灵活性、模块性、学习性和解释性);(4)逻辑表征与推理;(5)逻辑决策、不确定性中的表征与推理;(6)机器学习;(7)计算复杂性、理性与智能;(8)语言、意识与情感。
          6、语言学包括:(1)语言与认知;(2)认知的语言结构;(3)语言连接;(4)语言隐喻;(5)意义表征;(6)语言使用(语境中的语言、流动的语言、心中的语言)。
         7、人类学包括:(1)进化与认知;(2)进化、认知与文化;(3)语境中的认知(生态的、社会的和文化的) 
         该课题属于探索性和整合性基础研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因而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有各个学科的学者参加,以论文和专著形式发表。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