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2008年下学期中心主要论文摘要

时间:2009-02-19

   1.语义分析方法与科学实在论的进步, 郭贵春, 中国社会科学, 2008年5期

  【摘要】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语义分析方法就在科学哲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它也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借鉴与渗透,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今天,当我们反观这一历史时,重新理解语义分析方法的重要性,认识语境化的语义结构对把握科学理论解释的基础地位,掌握确定和表达指称是对理论进行解释的语义分析的方法论核心,明确“二维”语义学分析是当前语义分析方法论研究的必然趋向,从而在形式、内容、结构和体系上重新奠定语义分析方法在科学实在论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对推动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2.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郭贵春, 哲学动态, 2008年9期

  【摘要】怎样认识、理解和分析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是我们把握当代科学哲学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推进它在可能发展趋势上获得进步的重大课题,有必要将其澄清。如何理解当代科学哲学的现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尼苏达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于2000年出了一部书:《明尼苏达科学哲学研究》,书中作者明确讲到:科学哲学不是当代学术界的领导领域,甚至不是一个在成长的领域。在整体的文化范围内,科学哲学现时甚至不是最宽广地反映科学的令人尊敬的领域。其他科学研究的分支,诸如科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史以及科学文化的研究等,成了作为人类实践的科学研究中更为有意义的问题、更为广泛地被人们阅读和论争的对象。

  3.量子力学中的隐喻思维, 郭贵春,王凯宁,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3期

  【摘要】文章首先对隐喻在量子理论中使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隐喻与量子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通过具体分析量子力学形式体系、诠释及教学中隐喻思维的体现,探讨了隐喻在量子理论中的功能实现问题,指出隐喻在量子理论发展过程中的启发性功能、理论解释功能及教学法功能,为科学隐喻的合法性地位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4.美国当代语义学研究的旨趣与趋向, 郭贵春,刘伟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7期

  【摘要】美国是世界当代语义学发展领域的重镇,美国当代语义学的发展是世界当代语义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期在蒙塔古规范语义学产生之前,结构主义语义学在理性形式构造和语义分析方法地位的凸出方面为后来语义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中期以后规范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语义学领域的主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欧美语义学传统的相互融合,规范语义学与认知语义学的相互碰撞,语义的语用语境分析以及语义学的多学科扩张和多维度发展共同构成了美国语义学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向。

  5.科学隐喻的认知结构与动作机制, 安军,郭贵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5期

  【摘要】文章从概念隐喻和根隐喻层次分析了科学隐喻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科学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6.规范场论哲学探究的核心——《规范场论的哲学探究》的总体思路, 桂起权,高策,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3期

  【摘要】自然辩证法、分析的科学哲学和思辨哲学对于科学哲学都富有启发力。规范场论最好地体现了“物理定律在变化中的不变性”和康德关于严密科学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理念。在量子场论总纲领之下,存在着只重视“动力学机制”和只重视“形式因子”的子纲领的竞争,它们在互动中发展。宇宙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寻求内在的对称性与和谐之美。根据规范场论的纲领,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奥秘在数学上最终都深藏于“规范对称性”之中。对称性破缺,则是隐含对称性的间接表现形式。

  7.繁峙岩山寺壁画艺术中的建筑及其特征,徐岩红,高策,文艺研究,2008年6期

  【摘要】本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和中国建筑史现象,与繁峙岩山寺壁画资料相印证,对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建筑图像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试图说明宋、金时期宫廷建筑的特色及结构特点,为研究宋、金时期宫殿制度的发展演变提供资料。

  8.当代社会科学哲学:背景、理论和意义, 殷杰, 哲学研究, 2008年6期

  【摘要】社会科学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的逻辑、方法和说明模式进行研究的领域,它围绕社会知识的科学地位问题而形成,并以社会科学实践的理性重建为基本旨趣。一方面,社会科学哲学具有描述性的特征。它对社会科学的说明、论证方法和理论、假设等所作的探索,就存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要求的是一种合乎社会科学实践的哲学分析。另一方面,社会科学哲学又是说明性的从而也是认知取向的。它关涉到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假设,通过理性基础上的经验的和理论的论证,给出对现有社会科学方法和实践的批判性评价。

  9.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及其意义(上), 殷杰,尤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4期

  【摘要】文章分上下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上)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缘起背景和思想根源,描述了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研究进路,分析了社会认识论形成原因,指出社会认识论的两种不同转向态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理论特征,重点介绍了戈德曼、凯彻尔及富勒尔三位代表人物的社会认识论思想。

  10.当代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及其意义(下),殷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5期

  【摘要】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文章最后揭示了在当代知识背景下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文章认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对于“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向的明确化,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中国语境下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实证主义与社会科学, 米俊绒,殷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3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形成过程和思想根源,阐释了其核心论题,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基本观念和本质特征。认为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形成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的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核心主张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无法再适应当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及一系列替代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方案,是重新理解认识当代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12.BP神经网络的哲学思考, 成素梅,郝中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4期

  【摘要】人工神经网络的出现不但对于人工智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带来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BP神经网络是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简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的神经网络模型。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极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对于非线性复杂问题的解决具有特殊的优势。文章基于对BP神经网络的历史发展和基本思想的考察,对其工作范式及相关哲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除人工智能外,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哲学的联结主义范式常以它为模型进行分析。

  13.维格纳:徜徉在亚原子世界的哲人物理学家, 成素梅,闫宁,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3期

  【摘要】维格纳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将群论引入量子力学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粒子理论中对称性原理的基础。他是原子弹计划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在核物理学和核工程学领域建树颇多。他基于量子力学认识论特别是量子测量问题的研究形成的关于意识是第一实在的哲学见解独特而深刻,已经引起当代物理哲学界的密切关注。

  14.从中国科学建制到中国科学文化, 张培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5期

  【摘要】科学建制和科学文化是构成现代科学的重要社会形态。正是随着中国的科学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规范,中国的科学文化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国科学建制与科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应先从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入手,考察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而中国的科学文化建设又反过来如何作用于中国的科学建制发展,从而揭示二者内在的互动关系。

  15.文化建设与建设文化,张培富,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摘要】2008年是《山西大学学报》创刊第61年,也是本刊深化学术探索,加强文化建设的新的一年。60年的建设,本刊践行山西大学“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的办学传统,彰显文化理念、承载学术传统、诠释创新思想。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基础平台的大学学报,更应该会通中西文化,拓展学术领地。开放性的文化建设关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败,特别是在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文化生产力更深层次上关乎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百年激荡,30年变革,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全面开放与融入世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文化建设愈来愈凸显出民族复兴的战略意义。

  16.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 张培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摘要】中国近代由于军事力量的落后一直遭受列强的侵略,不管持何种政治态度之人都梦想拥有强大的武器保卫祖国。在这样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军事科技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虽未形成规模,改变落后局面,但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17.中国近代留学活动的历史走向与化学留学生,张培富,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3期

  【摘要】近代中国社会与科学发展源自西方文明的冲击,其中近代留学生的归来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一百年来的不同时期,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从宗教留学走向世俗留学,从科技救国到变革社会,从东洋留学到西洋留学。几代留学志士不屈不挠地奋斗和奉献,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的发展。

  18.论作为技术哲学范畴的技术进化, 张培富,董洪, 工程?技术?哲学: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年鉴,2006~2007年卷

  【摘要】技术哲学目前是缺乏范畴体系的学科。持任何一种哲学观的技术哲学研究者都无法回避技术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可以从关于技术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中提炼一些关于技术存在方式的范畴。本文认为,技术进化可以作为技术哲学的一个范畴。技术是累积式发展的,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同时,这并不否认技术的发展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进化”这个概念被学者们引入以描述技术的这种发展特征。但学界对“技术进化”却有多种理解,已有的理解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不对“技术进化”做出合理的解释,就没有充分的理由将其作为技术哲学的范畴。可以用一种修正了的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技术的演化。

  19.留学生与民国时期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张培富,易安,2008年6期

  【摘要】民国时期的物理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是将西方物理学教育体制移植到中国,对其进行消化、吸收和改造,使其适应中国国情的一个模仿、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进程。经过30余年的建设,民国时期的物理学高等教育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主要归结于归国留学生的功劳。无论是从高校物理系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上,都可以看出归国留学生所起的主力军作用。没有归国留学生的工作,就难以取得民国时期物理学高等教育的辉煌成就。

  20.丹尼尔•丹尼特的意向战略及其理论意义, 王姝彦,王姝慧,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8期

  【摘要】丹尼尔•丹尼特的意向工具主义思想在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文章以阐明其意向战略的工具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从意向立场的选择、理性自主体的构建及意向系统合理性的预设三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丹尼特意向战略的核心内容及其本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分页$$
  21.东方数学的珍宝, 冯晓华,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8年2期

  【摘要】由著名数学史家卡茨主编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和伊斯兰的数学:文献汇编》,首次汇集了来自这5个东方文明的一些重要数学原始文献的英文译本,并且将它们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进行了讨论。这不仅是西方人认识东方数学的重要平台,也是东方人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

  22.对抽象代数的哲学审视, 王保红,魏屹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9期

  【摘要】针对抽象代数中的几大重要代数系统,我们从代数系统建立的逻辑层次上得出抽象代数的本体是关系,从代数系统结构的同构意义上得出抽象代数的方法是同型,并从抽象代数的认识主体、理论结构、分析方法、物理意义四个层面分析了蕴涵在抽象代数中的科学美与真理性,进而还原了抽象代数的最深刻的人文意义。

  23.从张量概念到张量分析, 黄勇,魏屹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3期

  【摘要】张量分析是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基础工具。从广义相对论开始,到规范场论,以至后来的弦理论的建立都得力于张量分析。张量分析所提供的对曲线坐标系的微分方法,真正实现了非欧几何从概念到演算的革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张量概念的产生为基础的,黎曼的新几何学观念是张量概念产生的原动力之一。另一方面,黎曼几何学与张量分析的交织发展体现在许多方面,文章描绘这两者从起源到成熟的过程中互相促进的历史。

  24. HSS的发展与科学史的专业化,魏屹东,王婷芳,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2期

  【摘要】自HSS1924年成立以来,科学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HSS不仅支持其会刊ISIS的出版,更促进了科学史的教育与普及。在经历了与ISIS的关系危机、ISIS出版危机、毕业生就业危机和财政危机后,HSS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科学史专业学会。20世纪80年代后,HSS积极规划科学史研究项目,在美国大学和中学进行科学史学科建设,加强对出版物的建设与管理,设立多种奖项,实现了由ISIS的订阅代理向综合性专业组织的转变,为科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5.理解真实的计算——访英国剑桥大学马克•斯普里瓦博士, 王姝彦, 哲学动态, 2008年4期

  【摘要】马克•斯普里瓦博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是活跃于当今英国哲学界的后起之秀,青年哲学研究者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哲学研究兴趣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以及形而上学、认识论等方面。在即将出版的著作《真实的计算》中,斯普里瓦博士致力于提出一种对计算的积极的实在论的说明,以期为认知科学提供一种恰当的自然主义基础的计算概念。2007年5月至10月,笔者赴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学术访问。在此期间,就斯普里瓦博士的计算实在论观点对其进行了专访。
  26.量子测量理论的认识论发展及新趋向——从多心解释到退相干解释与量子统计的结盟, 李宏芳,贺天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2期

  【摘要】文章针对量子力学哲学之争的焦点问题:测量中“量子如何向经典过渡”,探讨了多心解释、模态解释、退相干解释回答和未回答的问题,并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7.论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以时空理论发展为例, 郭剑波,程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5期

  【摘要】关于时空的数学描述是物理学理论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文章从时空理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经典时空理论与数学关系的渊源及数学工具的变换带来的时空认识论的转变、量子场论和超弦理论中时空数学表征的特点及现代物理学高度数学化下人们对实在观认识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物理学和数学的关系问题。

  28.数学实在论的语义分析及其意义——从弗雷格的语义分析谈起, 康仕慧, 哲学研究, 2008年3期

  【摘要】众所周知,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先驱和数学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国内哲学界,他的语义学分析策略的思想只是在分析哲学研究中得到强调,而在数学哲学研究中却遭到了忽视。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把握当代数学哲学中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需要深刻理解弗雷格的思想,尤其应重视语义分析在其整个数学柏拉图主义、认识论和逻辑主义规划中所处的地位。正是语义分析策略的运用,才引起了哲学史上著名的“语言转向”;这个转向也是数学哲学的研究真正走向精确化的开端。

  29.一个基于PTE和PEL模式的科学推理模型, 魏屹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4期

  【摘要】科学哲学家波普的猜想/反驳模式PTE描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但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它没有说明根据什么去猜想。高奇的PEL模式描述了科学推理的微观过程,但缺乏科学检验环节。文章提出的QHS[PEL]EEp模型将PTE和PEL进行整合,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科学推理模型。

  30.在直指和描述之间——评索姆斯和查尔莫斯关于二维主义的争论, 魏屹东,陈敬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期

  【摘要】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最近两年,由于二维主义的崛起,引入了新的语义学方法和模态观念,双方展开了新的争论。索姆斯对二维主义的描述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批判,查尔莫斯则认为他所主张的认知二维主义能够很好地兼顾直接指称主义和描述主义。这一争论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31.张量分析的历史演进, 黄勇,魏屹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期

  【摘要】张量分析是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基础工具。从广义相对论开始,到规范场论,以至后来的弦理论,这些理论的建立都是因为有了张量分析。张量分析所提供的对曲线坐标系的微分方法,真正实现了非欧几何从概念到演算的革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张量概念的产生为基础的。文章试图描绘出张量分析的历史发展。

  32.山西省高等教育科研环境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北京市教育科研环境相比较, 王飞,贺天平,石晓峰,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8年1期

  【摘要】山西省整体教育科研环境一般,存在诸多科学不当行为。与北京市相比,山西省教育科研环境存在整体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条件差,科技部门分割严重,资源分散重复,科学研究行政干扰严重,职称评定标准及科研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善山西省教育科研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推动山西省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33.圣彼得堡概率论学派的中心极限定理思想研究, 徐传胜,冯晓华,刘建宇,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5期

  【摘要】至19世纪中叶,中心极限定理还仅为简单形式且无严格数学证明。圣彼得堡概率论学派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率先对其展开了研究。1887年,切比雪夫用矩方法证明了中心极限定理,马尔可夫进一步完善了其证明,第一个给出中心极限定理的严格证明。李雅普诺夫用特征函数法再次证明了中心极限定理,并拓广了定理。他们师徒的论证引发了中心极限定理研究转向近代概率论,从而推进了概率论的发展进程。

  34.隐喻发生的机制, 阎莉,康中和,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5期

  【摘要】文章从考察比较论提出的隐喻发生依赖于相似性入手,指出依赖于相似性基础之上的隐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通过创造相似性实现隐喻的相互作用理论也面临难以克服的缺陷。为此,研究者提出了另外的解释隐喻发生的机制,文章选择意义解释途径与DTH模式解释分析了隐喻发生的机制,对这两种解释作出了评价。

  35.现代设计的人文反思, 费多益,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8年3期

  【摘要】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化在推动现代设计发展的同时塑造出设计的危机:设计师的“创意”竭力迎合“资本逻辑”——消费文化的内在动力,从而切断了设计师本应具有的批判性思想文化言路。现代设计仅仅在形式上维持和夸大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其背后就是功能主义的基本理念。而以多元化来对抗减少主义风格和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构成贯穿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中的一条主线。后现代主义重视产品符号的“语义”表达,力图使设计成为一种象征手段或语义学的“隐喻”。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形式作为设计的对象,不再是紧紧依附于功能内容的要素,它首先表现为意义的符号。

  36. “休谟问题”的原貌及实质, 张守夫, 学术交流, 2008年9期

  【摘要】休谟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后来被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高度关注的并被称为“休谟问题”的可能是一个、两个或三个。我们根据“休谟问题”的性质不同列举出四个:“因果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归纳问题”属于逻辑学问题;“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属于语言学问题;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属于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事实上,认识论、逻辑学、语言学和存在论是互为一体的,孤立谈论任何“某论”都是无效的。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探讨的四个“休谟问题”的实质只有一个:人类理性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把握什么样的对象世界的问题,即一个古老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语言和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37.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哲学思想, 张守夫, 人文杂志, 2008年5期

  【摘要】古希腊哲学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善”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智者“善”的感觉论、苏格拉底“善”的知识论和柏拉图“善”的理念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形而上之至善论和形而下之实践论。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道德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38.对古文献科学思想的研究——孔子精神对易道的弘扬, 辛翀,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摘要】《周易》流传到春秋末年,其筮占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孔子把“天”与“易”等同起来,易之理即为天之道,把易理自然化,同时把“天道”理性化,通过对天之尊崇性征进行逻辑而又合自然性的分析和引申,形成了其富含科学理念的易理思想“地道观”,建构了涵摄人文关怀的阴阳活态动力体系。

  39.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思想, 郝中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4期

  【摘要】BP神经网络是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简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它的最大特点是提供了一个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模型,系统地解决了多层网络中隐单元连接权的学习问题。
$$分页$$
  40.从技术设计视角看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重构, 张秀武,刘晓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3期

  【摘要】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是当代哲学批判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变革图景的内在矛盾,凸显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必要。文章从生活世界、技术编码、价值诉求三个层次敷陈,阐明技术设计与当代人类生活方式重构的根本价值指向。

  41.从技术设计视角看当代人类生活方式走向,张秀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6期

  【摘要】技术设计与人类生活方式密切关联。在当代工业社会,技术设计在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导致人类生存面临种种困境和危机。人类生活方式全方位与技术设计溶合,构筑了一种技术化、功能化和消费主义的崭新生活方式。技术设计为达到人的自我解放提供了条件。

  42.从语境的视角看有限元法的早期发展, 李昱君,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8年3期

  【摘要】计算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国内对其发展史的研究很不充分。本文在语境的视角下论述了计算数学中一种成熟而有效的计算方法——有限元法的早期发展史,希望能以此促进计算数学史的研究。

  43.国家创新系统视野中的科学共同体, 芦苇,牛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3期

  【摘要】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角度讨论科学共同体的演化过程,分析科学共同体在国家创新系统内的存在方式、特征,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共同体在国家创新系统内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44.后经验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 于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10期

  【摘要】论述了以自然科学为原点向后经验主义科学的转向、解释主义转向和法兰克福学派导致的批判转向。

  45.华人数学家陈省身与丘成桐比较谈, 张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摘要】陈省身、丘成桐是师生关系,他们先后代表着华人数学家在国际上的最高成就,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两人有着大致近似的人生经历,也同样具有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中国数学界培养了大批英才。

  46.霍金的量子宇宙观, 苏保君,杨丽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7期

  【摘要】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建立在20世纪60年代对大爆炸奇点、70年代对黑洞与量子引力论积极的研究基础上,他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7.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巨乃岐,邢润川,王志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3期

  【摘要】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程,整个宇宙是技术存在与创造的一统天下,虚拟技术打开了主体认知机制的窗口,世界是观察者自己的世界,技术高于科学,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48.科技创新的四种境界, 贾玉树, 理论视野, 2008年9期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三十年,也是不断追求科技创新的三十年,如何总结和认识科技创新三十年的成就和经验?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怎样?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49.科学:通往强国之门的“金钥匙”——从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谈起, 陈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摘要】从霍金的三次中国之行谈起,在论述了霍金的物理学贡献及其对于中国的科普意义后,重点从科学对于个人以及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我国缺乏“科学”成长所需的土壤及生态环境,以及中国公众的科学观念较差这三方面分析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更需要霍金、需要科学的原因。

  50.科学共同体中科学论文的引证分析, 王志芳, 沧桑, 2008年3期

  【摘要】科学共同体是有共同研究领域、相互联系的从事科学实践研究的科学家组成的团体,在科学共同体的学术交流中,科学论文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对发表的科学论文的引证分析是科学共同体的重要衡量因子,但因为引证的多样性,单纯数量上的分析难免有所偏颇,因此,对论文中的引证需要客观的分类定性后再做进一步分析。
  51.留学生对近代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初探——以马君武、雷沛鸿为例, 马健芳, 广西地方志, 2008年1期

  【摘要】派遣留学生是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向先进国家或地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比较缓慢。近代广西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广西发展的需要选派了出洋留学生,以马君武、雷沛鸿为代表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后对近代广西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52.论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史云云,靳钰炜,科学之友(B版),2008年4期

  【摘要】通过参考众多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关资料,文章着重从社会建构主义形成的理论根源出发,阐述了社会建构主义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理论背景,目的在于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社会建构主义产生的背景,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

  53.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邢学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8年S1期

  【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独特性,要求高职两课教学不仅要学到知识,同时要把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本位要求。两课教学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体现学习和掌握处理事情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基础原则,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54.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概念与理论框架,张克军,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3期

  【摘要】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研究源于对竞争力理论与区域发展实践的认识深化。文章通过对竞争、区域竞争、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等相关概念的考察,对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概念做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它的三大影响要素“本地资源基础”、“科技主体及其关联性”和“区外环境”,并基于三大要素提出了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三维分析模型,描述了它的五大特性。基本构筑了研究区域科技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

  55.山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研究, 张克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

  【摘要】文章重点剖析了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山西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56.试论工程主义传统中技术设计的工具理性特征, 张秀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期

  【摘要】工程主义是对技术本质给予哲学探索的一种范式。在工程时代,工程活动成为社会发展和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工程主义中技术设计具有"中立性"和惟科学性。技术设计的工具理性,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和理论纷争。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合一是当代工程主义发展的理想祈向。

  57.试论能源计量促进节能的对策措施, 盛佃清,韩建书, 中国计量, 2008年4期

  【摘要】能源计量作为计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量值准确测量的活动。它是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8.五台山佛光寺古建筑避雷原因探析, 吴保安,邢江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年4期

  【摘要】五台山地区雷电活动频繁,而佛光寺古建筑历经千余年却从未遭到雷击。文章试从佛光寺周围环境的自然消雷能力、雷击的选择性及古建筑自身良好的绝缘性三个方面分析其成功避雷的原因。

  59.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初探, 任婧娟, 沧桑, 2008年2期

  【摘要】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认识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侧重分析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60.中国近代军事科技略观, 袁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4期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三十年,也是不断追求科技创新的三十年,如何总结和认识科技创新三十年的成就和经验?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怎样?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本期笔谈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