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科研成果

2007-2008学年中心主要论文摘要

时间:2008-08-04

  1.分子生物学符号的操作性及其在学科传播中的意义,郭贵春,赵斌,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3期

  文章摘要:分子生物学符号系统依靠其所具有的良好操作性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分子生物学通过这一套符号系统表达方式进行理论解释,得到了科学界以及社会的认可,迅速发展成为近几十年来最热门的前沿学科。

  2.科学隐喻的转向,郭贵春,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文章摘要:20世纪以降,科学隐喻的地位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诸多子课题中逐渐凸显出来,相关研究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一种具有转向性质的运动。文章在梳理科学隐喻凸显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隐喻转向的成因、内涵、影响及其意义,对转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隐喻分析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研究范式,必将对科学哲学的深入发展作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3.科学哲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郭贵春,程瑞,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4期

  文章摘要:中国的科学哲学经历了几十年的艰难发展过程后,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文章从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回顾了科学哲学的历史、它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等,总结了经验,指出中国科学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之路。

  4.语境视阈中克里普克指称理论的考察与反思,郭贵春,刘伟伟,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在当代哲学中,语境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指称确定的关键性因素,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克里普克从实在论立场出发维护指称概念的地位,这从一个侧面为语境实在论探索意义与指称关系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理论借鉴。因果历史理论包含了丰富的语用思想,强调语用语境对于确定名称所指依据的重要性,但它与语境论所倡导的语形、语义、语用相结合的整体思维仍然存在较大差别。同时,在后现代语境论的视野中,一方面,因果历史理论未能完全超越规范语言学派的局限,体现出绝对所指观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他对于指称心理因素的重视又与后现代语境论主体心理意向的回归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契合。

  5.分子生物学符号体系的产生及其特点,郭贵春,赵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分子生物学作为新兴学科,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于以往学科。对于其产生的真正动因,这里期望通过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作为学科独有的解释体系在学科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符号体系的产生环境及其特点。

  6.时空实在论与当代科学实在论,郭贵春,程瑞,哲学研究,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文章介绍了当代物理学时空观的三种形式:实体论、关系论和结构时空实在论,分别分析了这三种时空观的实在性基础和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方法论趋向,探讨了现代物理学认识论的语境依赖性,从侧面揭示了当代科学实在论发展的语境选择,也从案例上为当代科学实在论提供了一种辩护。

  7.评克里普克论规则遵循,郭贵春,赵晓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1期

  文章摘要:克里普克对规则遵循悖论及其相关问题的解读引起广泛争议。文章结合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来分析克里普克解读中谈到的意向性问题,并且尝试运用哥德尔对数学中语言约定论的批判思想来解读克里普克的阐释,进而对克里普克以加法例子入手来理解规则与行动的关系、语言表达和意义的关系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最后表明,规则遵循问题需要被置于具体的动态的语境中进行深入分析。

  8.语境论的真理观,成素梅,郭贵春,哲学研究,2007年05期

  文章摘要:在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中,语境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与世界观,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女性主义者海伦•隆吉诺和认识论的语境论者基思•蒂罗斯。当试图站在语境论的立场上理解科学时,关于真理观的问题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语境论的真理观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与其它真理观相比,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表现出怎样的主要优势?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不仅有助于架起沟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桥梁,而且有助于解决其它科学实在论立场所面临的难题。

  9.达米特哲学思想研究述评,王航赞,郭贵春,哲学动态,2008年02期

  文章摘要:迈克尔•达米特(Michael Dummett)作为当今哲学领域内颇有影响的活跃者之一,在阐述20世纪“语言学转向”这一历史性趋势及其内容的分析与建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新颖论述对语言哲学、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这种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可。回顾20世纪的哲学发展,就不能不重视达米特的哲学思想。

  10.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趋势,殷杰,董佳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3期

  文章摘要:文章基于认知科学大背景下智能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认知科学领域核心技术之一的"自然语言处理"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了当前自然语言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从整体到局部的思想转变,将是下一阶段自然语言处理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动态语义分析要求引入语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在经过语形和语义阶段之后,向语用阶段转化是必然趋势。

  11.生物学解释的语境演变,郭贵春,赵斌,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文章摘要:生物科学的进步可解释为其解释能力的进步,而解释本身必须依托于其所处的解释语境,因此,生物学的解释语境对于生物学的进步有着更直接的意义。从生物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生物学的革新都伴随着新的解释语境的建立,从而为生物学的解释工作开拓了新的平台。所以,每当新的解释语境建立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学科标准确立,规定了研究以及解释工作的模式。

  12.先秦科学思想管窥——以《诗经》与《楚辞》关于“天”的认识比较为例,高策,吴文清,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2期

  文章摘要:《诗经》与《楚辞》中对"天"这个哲学范畴有很多的论述,它们分别在具有人格意志的主宰之"天"、表示道德法则的义理之"天",以及代表自然万物、自然规律的自然之"天"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理解,显示了南北科学思想的差异。

  13.理论物理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从规范场论到弦论,贺天平,高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规范场论是物理学领域内已成熟、被公认、最前沿的理论,比规范场论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弦论,但是弦论还处于有待证实的研究阶段。从规范场论到弦论的发展,几乎代表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理论物理学发展的主流。文章详细描述了从规范场论到弦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这段物理学的发展给哲学领域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14.永乐宫壁画艺术中的科学理论探微,徐岩红,高策,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文章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总结了永乐宫壁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理论,分析探讨了透视法、比例法等科学技术原理在永乐宫壁画艺术中的具体运用,指出在西方出现科学的绘画理论之前,中国的画家便开始潜心研究自然界的透视现象和比例关系等自然现象,并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符合空间整一律的科学的绘画理论。

  15.系谱学与社会科学,殷杰,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通过对尼采和福柯的系谱学思想的分析,梳理了系谱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发展演变,文章提出系谱学的社会科学哲学思想,指出了它的大陆传统的基本定位,阐述了其反形而上学、权力真理观和学科规训体制的特征。文章认为,系谱学的社会科学哲学是一种新的社会科学实践和方案,对人类思维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16.社会认识论视野中的认知偏见,殷杰,尤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4期

  文章摘要:文章分析了认知活动和推理中认知偏见的形成原因,阐述了认知偏见的本质特征。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勒尔和戈德曼的社会认识论解决方案,指出社会认识论是在新的认知机制上解读认知偏见的新进路。

  17.劳斯科学知识/权力观探析,殷杰,祁大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4期

  文章摘要:自文艺复兴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迅速发展,两者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一直处于分裂与对立局面,但趋势正朝协调、融合方向发展。美国新一代科学哲学家劳斯的科学知识/权力理论,将科学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在关于知识、权力关系上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18.社会科学与社会发展,殷杰,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文章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在科技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刊约请四位专家围绕这一问题陈述己见,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19.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思想——兼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之第三条进路,殷杰,安篪,哲学研究2007年09期

  文章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思想界对实证主义科学观进行强烈批判的背景下,英国科学哲学家罗伊•巴斯卡提出的“批判实在论”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思潮。巴斯卡希望通过批判实在论来继承启蒙运动,通过历史的自我意识和辩证法来消除反理性主义和还原论的理性主义。本文试图通过系统考察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构造,揭示其对于当代哲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0.语境中的科学——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成素梅,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文章摘要:人类对科学本性的理解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理性的因素,也有非理性的成分。承认科学研究起点的主观性,不仅不会削弱科学理性与客观性,相反,是弘扬了科学的理性精神,增加了科学的真理性。把科学理解成是语境中的产物,认为科学研究是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进程中不断地接近于真理的过程。在此思维之下,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不会再出现不可约化的矛盾冲突,而是有了走向真正融合的路径与平台。
$$分页$$
  21.遗传算法的哲学思考,成素梅,郝中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遗传算法是基于生物进化论的"适者生存"机制和群体遗传学原理而开发出的一种随机全局搜索与优化的自适应智能算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它逐渐趋于成熟,具有许多优点。它弥补了人工智能的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的缺陷,提供了对群体行为的协调性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模拟方法,对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也为科学哲学中语境实在论思想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案例支持。

  22.柯瓦雷与库恩科学观的哲学反思,范莉,魏屹东,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6期

  文章摘要:文章对开创了不同科学编史学传统的两位著名的科学史家柯瓦雷与库恩的科学观进行了哲学反思与比较。提示了两种科学观根本特征,分析他们的两种不同的西方哲学思想传统来源,论述了两种科学观之间的差异性所产生的理性与非理性、价值中立与非中立性等张力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根源。

  23.语境分析方法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以柯瓦雷的概念分析法为例,范莉,魏屹东,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柯瓦雷的概念分析实质是对概念进行语境分析。本文对柯瓦雷的知识主体的语境和解释知识主体语境、科学思想及其相关思想语境、科学思想产生的相关因素语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柯瓦雷思想中欧洲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两种哲学传统对他的科学史研究的影响,为当前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24.美国科学史学会专业化的历史经验,魏屹东,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美国科学史学会1924年1月12日成立于美国波士顿。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综合性科学史专业学会,致力于科学、技术和医学及其与历史语境中的社会互动的理解,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成立80多年来,美国科学史学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越来越健全,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我国科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25.语用模型表征:一种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魏屹东,常照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语用模型表征是一种语境论的知识表征观。它不仅消解了关于模型的反结构主义的质疑,而且有助于将心灵、语言和世界整合于模型的建构之中。科学家的认知能力在确认目标系统的潜在粗略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结构处于语境之中。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语用模型表征,经过逻辑的重构,使认知和逻辑在语境基底上走向协同,并表现出有力的认知推理的功能。

  26.美国科学史学会2000-2006年科学史奖述评,魏屹东,李辉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美国科学史学会每年颁发的各种科学史奖,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就2000-2006年的萨顿奖、菲泽奖、戴维斯奖、普赖斯/韦伯斯特奖、罗西特科学中的妇女史奖、伦哥尔德奖、海泽教育奖和莱文森奖八种奖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述评。  

  27.科学发展观与技术理性的人化,魏屹东,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在科技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理论和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刊约请四位专家围绕这一问题陈述己见,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28.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走向,胡瑞娜,哲学动态,2008年03期

  文章摘要:随着“语言学转向”的不断深入展开及其所产生的强烈效应,语义分析成为当代反实在论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从而也将语义分析方法从句法理论的边缘地位转变成语言学研究中的核心角色。因此,对当代反实在论的语义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把握,对于推动反实在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9.贝尔纳和他的科学政治学,韩来平,邢润川,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贝尔纳是天才的科学家,物理、化学和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的先驱者。他在对英国科学传统进行总结继承和批判的同时,也对整个科学与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了重构科学与政治的和谐,达到科学为民谋利的目的,他以苏联社会主义为模板,借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进行了科学政治学研究,形成了他的科学政治学思想,凸现了研究的基本纲领。

  30.理解数学:代数式的进路——访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系玛丽•兰博士,刘杰,,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文章摘要:玛丽•兰是英国当代数学哲学界的青年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数学中的虚构主义、数学反实在论以及数学应用中的哲学问题等,其即将出版的著作为《数学与实在》。2006年5月她专程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讲学访问,在此期间,笔者对她就当代数学哲学中的各种代数式观点进行了专访。

  31.晚清民国时期化学元素用字的文化观照,张培富,夏文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近代化学的传入自晚清发轫,作为最基本化学知识的载体,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经过晚清、民国百余年时间方才统一。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贯穿该问题始终。在用何种形式表述化学元素、要不要造新字、如何造新字等问题上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对化学元素用字的历史渊源、心理背景、语言要素等问题做了考察,对晚近化学元素用字的历史进行梳理。

  32.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王航赞,郭贵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5期

  文章摘要:达米特指出,要从语用实践层面定位意义理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言语者的语言能力给予详细的说明,为此,他提出了意义的构造主张。我们认为,对意义的构造分析包含着特定的意向内容,它集中地表现出意义形成的主体性维度和理性基准、分析意义的构造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以及当代反实在论的一般主张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33.我国化学学科发展均衡协调,贺天平,王飞,丁宏,邢江平,中国科学基金2007年05期

  文章摘要:"化学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前者仅仅指"化学各学科、各专业"内部之间的均衡布局与协调发展,后者是指以学科均衡布局为核心,在人才队伍、地域分布、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综合均衡。现阶段我国化学学科现状表现出学科总体均衡、协调,交叉性突出的特点。

  34.走向融合的时空本体论——访英国哲学家巴特菲尔德,程瑞,哲学动态2007年03期

  文章摘要:杰里米•巴特菲尔德是英国物理哲学界著名哲学家之一。2006年9月之前为牛津大学万灵学院高级研究员,现为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他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量子力学哲学、相对论时空哲学和经典物理学哲学。作者有幸于2006年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访问期间,就时空和物理学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对他做了专访。

  35.刘维尔与伽罗瓦数学手稿的发表,冯晓华,杨静,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3期

  文章摘要:1846年,刘维尔在自己主办的杂志“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首次出版了伽罗瓦的数学研究,这对于伽罗瓦理论的传播与发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伽罗瓦去世14年后,刘维尔发表伽罗瓦数学研究的原因是什么?采用数学历史文献分析法,得出四个重要原因:①伽罗瓦的朋友和弟弟的请求,②力图弥补科学院曾经造成的不公正,③刘维尔积极扶持年轻人的高贵品质使然,④刘维尔与利布里学术论战的促进.

  36.审视巴尔的摩案--从利益冲突角度,阎莉,邢如萍,科学学研究2007年4期

  文章摘要: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分析对著名的巴尔的摩案,指出这一案件中同时存在着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家和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两方面冲突交织在一起使案件成为一起介入了各种力量的事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今后避免类似案件发生的政策性建议。

  37.科学中的实用论证,李洪强,成素梅,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一般论证主要由根据、理由和主张三个部分组成,实用论证分别为这三个部分增加了支持、限定和反驳三个因素。在科学史上,达尔文在论证他自己的理论时早就使用了这种论证。实用论证有可能为实现逻辑论证与修辞论证的有机结合,为走出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内在困境,为更合理地理解科学发展提供方法论上的启迪。

  38.从“社会建构”到“科学实践”,蔡仲,郑玮,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4期

  文章摘要:20世纪末,科学的社会建构转向了科学的后实证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建构主义者以社会轴来取代科学哲学家的自然轴,结果是在面对"反身性难题"的同时,又陷入"方法论恐惧"。在后实证的研究中,自然与社会的二分状态已经消除,它不再寻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而是探索科学实践过程中各种(自然的,社会的与人类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博弈过程,从而消除了上述的"方法论恐惧"。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这种后实证研究是向辩证的科学观的一种回归。

  39.皮尔士符号学的实用主义特征及其后现代趋向,胡瑞娜,王姝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现代符号学理论之父。尽管皮尔士的整个哲学体系与康德先验哲学、现代性有着不可割断的广泛而深刻的渊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其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而且还体现出其独特的后现代趋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皮尔士整个哲学体系支柱的符号学理论必然也显示出这一特性。因此对皮尔士符号学理论特征进行考察对把握皮尔士整个哲学体系特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0.书籍史视阈中的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史考察——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化学著作的计量分析,张培富,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文章摘要:随着科学史研究的深入,科学史和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日渐增多,并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文章以“民国”时期出版的化学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著作出版年、作者国别、出版地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探讨产生结果的原因和历史背景,试图从书籍史的角度对近代化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微观的历史考察。
$$分页$$
  41.社会科学测度方法的学科分布及其受重视程度,张克军,朱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6期

  文章摘要: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测度方法在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应用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国内外对测度理论及方法的重视程度,分析各类测度方法在国内外各个学科的应用情况,从而获得各个学科各类测度方法的应用水平。

  42.杨武之--中国当代杰出的数学教育家,张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5期

  文章摘要:论文论述了杨武之对中国和世界近现代数学史的贡献。作为数学家,杨武之在数论和"华林问题"上有突出成就。作为数学教育家,杨武之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数学家。文中以西南联大、杨振宁、华罗庚、陈省身、闵嗣鹤等时期和人物为重点,进行了论述。

  43.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吴文清,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5期

  文章摘要:建筑,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科学与文化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载体,两周各诸侯国建筑艺术当中丰富的科技内涵是这一时期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两者之间的艺术和科技特征进行比较。

  44.从晋侯苏钟的断代看西周金文月相词语,韩炳华,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1期

  文章摘要:文章通过对晋侯苏钟的历日与断代进行探讨,认为晋侯苏钟的刻凿年代以及埋葬年代均应在宣王时期,而铸造年代却应该在穆王时期,据此推断西周晚期的历法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其上所刻西周金文月相词语有一定的不确指现象,利用其解决铜器断代以及西周年代等重大问题还尚早。

  45.企业技术创新与财税政策支持研究,董为民,经济,2008年Z1期

  文章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46.张量概念的起源与演变,黄勇,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张量分析是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基础工具。从广义相对论开始,到规范场论,以至后来的弦理论,这些理论的建立都是因为有了张量分析。张量分析所提供的对曲线坐标系的微分方法,真正实现了非欧几何从概念到演算的革命,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张量概念的产生为基础的。因此,着重分析从1841年到1913年张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原始文献中寻找它的历史线索,并考证“tensor”一词的提出者。

  47.中国当代科学批评的思想传统及其语境,贾玉树,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1期

  文章摘要:中国当代科学批评领域已经成为古今中外形形色色不同思想文化传统争夺现代社会话语权的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西方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思想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纷纷在彼此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和语境中以其特殊的言说方式建构着各自不同的科学批评纲领,中国科学批评领域持续泛滥的神秘主义思潮正在逐渐腐蚀着人们的理性精神,蒙昧主义开始浮出水面。构筑科学批评的理性平台迫在眉睫。

  48.生态女性主义的科学观,李鹭,殷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女性与自然由于共处于父权制文化中被压迫者的地位,使得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在现代合流而形成生态女性主义,科学作为父权制文化的同盟受到了生态女性主义科学观的激烈批判,生态女性主义科学观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局限性也在所难免。

  49.唐朝河东制盐技术考,丁宏,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3期

  文章摘要:从科学技术史的视角,对影响“垦畦浇晒”这一制盐工艺的自然条件、风向等因素进行了探究。

  50.霍金的黑洞理论观及因果性思想浅析,苏保君,杨丽霞,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自然科学对黑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代科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就是这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一,虽然黑洞的存在与否至今尚未确证,但霍金对黑洞的理论研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范围,揭示出一些涉及物理学和哲学基本观念的问题。

  51.论中国科学社的社团文化,冯红丽,张培富,学会,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中国科学社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综合性科学社团,它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科学社团文化。"中国科学社"社团文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产物,这是由它的创建者——中国留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中西兼容的文化背景决定的。

  52.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高校人文教育的再定位,曾鹰,廖为仁,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价值定位的失范问题,主要体现为重视科学教育而冷淡人文教育。剖析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并阐述它同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可以厘清高校人文教育对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出新世纪高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再定位,以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持续发展。

  53.试论教育的生命基础,靳钰炜,史云云,科学之友(B版),2008年02期

  文章摘要:文章探讨了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和意义,论述了生命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生命教育的界定、内涵、目标和内容,以期望能对当前生命教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启发。

  54.古代玉器制作工艺初探,贺占哲,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探索和总结的制玉工艺程序已近完备,玉雕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直到汉代,制玉工具逐渐向金属工具过渡,汉代以后古代制玉工具已基本齐备。制玉工艺则反映了各时代的特色,但基本方法仍未脱汉代玉器窠臼。

  55.科技哲学的先驱赖辛巴赫,李志英,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1期

  文章摘要:介绍了赖辛巴赫的生平和科学贡献,通过着重分析作为科技哲学的先驱赖辛巴赫对“新哲学”和“旧哲学”的比较,反映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冲击下的哲学研究。

  56.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者李鸿章,安利生,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迅速加深和自然经济的日趋解体,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已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经营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举办洋务事业时间最长、经营项目最多、花费心血也最多的李鸿章,无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最有力推动者。

  57.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张爱民,郝中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4期

  文章摘要:通过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论述了两者契合点,探讨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发展。

  58.新形势下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田芳,沧桑,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科学技术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不仅需要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的保障,而且需要一个内在道德理念的引导。因而,在新形势下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势在必然。

  59.索伯的简单性原则述评,王志芳,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1期

  文章摘要:简单性原则作为真理的标志为人类所偏爱,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艾利奥特.索伯追溯了简单性原则的哲学渊源并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研究了简单性原则在科学假说评价与模型选择标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0.浅析SCI及其对科研成果评价的作用,庞晓玲,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文章摘要:SCI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它收录期刊学科广、地域覆盖面宽、时间跨度大、选刊比较科学、充分考虑期刊的学术价值,因而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作为科研成果评价的工具,SCI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作用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SC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利用SCI的引文数据评价科研成果时,必须做到全面理解,科学运用。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