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专家
所在位置: 首页 » 基地简介 » 专家学者 » 其他专家

李建珊

时间:2007-12-09

  李建珊,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任南开大学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哲学分委员会委员,循环经济国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天津分会副理事长。
  1943年12月生于天津。1967年于南开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79年攻读南开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81年获南开大学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199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选聘为南开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管理专业环境法与政策研究方向兼职博导。
研究方向:(1)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科学技术与社会;(2)环境管理与经济专业,研究方向为:环境法与政策。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了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科学价值论研究”。
  2.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环境价值观研究”和“现代科学与艺术的融通”。
  3.2005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项目“李约瑟问题研究的实践视角”(项目批准号:05JA720012)。
  4.2006年1月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和子课题负责人,参加陈志强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欧洲文化的兴起及其世界影响”(项目批准号:05JJD770119)。
  5.2006年2月主持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国家创新基地项目(“985工程”二期)“中国传统科学模式及其命运”(项目批准号:0545)。
  6. 2007年9月主持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国家创新基地项目(“985工程”二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主要研究成果
  1994年以来主编或独撰著作:
  1.《科学认识价值论》(吉林人民版1996),
  2.《世界科技文化史》(华中科技大学版1999),
  3.《科学方法概览》(科学版2002),
  4.《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南开大学版2004),
  5.《科学方法纵横谈》(河南人民版2004),
  6.《浪漫的理性——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中国青年版2004),
  7.《循环经济的哲学反思》(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等著作。
  8.参撰《创新辉煌----科学大师的青年时代》(科学版2001),
  9.《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版2001),《科学巨星——世界著名科学家评传》(陕教版1998)等著作。
  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了如下论文:
  1.“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解释模式的差异”,《南开学报》1995.No.3.
  2.“需要—利益—目标”,《天津师大学报》1996.No.1.《科学技术哲学》 1996.No.4转载.
  3.“科学活动发生的价值论机制”,《社会科学辑刊》1996.No.7.
  4.“科学史上的以太―旋涡理论”,《南京大学学报》1996.No.7.
  5.“论笛卡尔对科学理性分析传统的贡献”,《烟台大学学报》1996.No.5.《科学技术哲学》1997.No.1转载.
  6.“科学价值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南开学报》1997.No.5,《新华文摘》1997.No.9转载.
  7.“试论中世纪欧洲是近代科学的摇篮”,《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7.No.5.
  8.“科学价值创造的社会条件初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No.7.
  9.“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启示”,《南开学报》1999.No.6.《科学技术哲学》1999.No.7转载.
  10. “科学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南开学报》2001.No.1。《科学技术哲学》2001.No.6转载.
  11.“自然权利论——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No.6.
  12.“科学:和平与战争天平上的砝码”,《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No.1,《科学技术哲学》2001.No.5转载.
  13.“人类生存法则的反省与重建——也谈人类中心主义”,《南开学报》2002.No.6.
  14.“也谈近代科学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与席泽宗先生商榷”,《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No.2.《科学技术哲学》2003.No.6 转载。
  15.“玻尔的测量实在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No.2
  16.“价值的泛化与自然价值的提升——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辨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No.4.
  17.“环境伦理与科学技术”,《中国科技论坛》,2003.No.1.
  18.“当代科学研究的人文取向”,《南开学报》2004.No.3,人民日报2004年5月14日第14版(理论版)“报刊文摘”转载了基本观点,《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No.3部分转载.
  19.“后现代主义、经验论与社会建构主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No.5
  20.“科学认识论的若干问题”,《文史哲》2005,No.6
  21.“人类学思维范式下的自然权利”,《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No.2
  22.“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多角度解说”,《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No.2
  23.“生态女性主义与环境正义之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No.4
  24.“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吗?——对环境伦理学理论基础的反思”,《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 , No.3
  25.“试论中世纪科学方法论思想”,《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 No.5
  26.“海丝的科学语言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 No.4
  27.“科学认识的主体性问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 No.4
  28.“生态女性主义:地域视角的解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 No.5
  29.“科技价值二分的哲学思考”,《南开学报》2007, No.6
  30.“李约瑟问题的宗教视角”,《社会科学》2007, No.12
  31.“生态女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 No.2
  主要获奖
  1)作为第二作者参加的《科学认识论》5卷本专著于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2等奖。
  2)主要论著《世界科技文化史》荣获2002年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Copyright@2019 - 2022 rcpst.sx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主办 电话:0351-7010733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